長安南門外的灞水,晨霧如輕紗般籠罩在水麵上,將岸邊的蘆葦叢染成一片朦朧的青色。
徐寧率領的一萬五千人大乾軍,已在北岸列成整齊的方陣,與岸邊的蘆葦相映成趣。
而在蘆葦叢深處,數十根被朱砂染成紅色的葦子稈筆直挺立,這是偵察部隊連夜標記的淺灘路線,也是徐寧部突破灞水防線的關鍵。
“三營聽令!”徐寧勒馬出列,手中的鉤鐮槍斜指地麵,聲音洪亮如鐘,“立即在北岸構築防禦工事,盾牌手在前組成盾牆,弓箭手搶占土坡製高點,務必掩護二營順利強渡!若西夏軍發起反擊,不惜一切代價頂住!”
“末將遵令!”三營統領高聲領命,隨即率領將士們行動起來。
盾牌手們推著沉重的鐵盾,在岸邊快速搭建起一道丈餘高的盾牆,盾與盾之間嚴絲合縫,形成堅實的防護。
弓箭手則敏捷地爬上岸邊的土坡,拉弓搭箭,箭尖直指灞水對岸。
“二營,出發!”徐寧再次下令,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二營將士們迅速扛上木板,腰間彆著短刀,快步走入灞水。
此時的灞水水流平緩,水深剛沒過膝蓋,冰涼的河水雖浸透了衣物,卻絲毫擋不住將士們的步伐。
他們踩著蘆葦稈標記的淺灘,步伐整齊地向對岸推進,木板則被架在水中,為後續部隊鋪設臨時通道。
“放箭!”灞水對岸的西夏守軍終於反應過來,一名將領高聲下令。
密集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大乾軍,有的落在水中濺起水花,有的則朝著將士們的要害襲來。
“舉盾!”二營統領高聲喊道,將士們迅速舉起手中的木板,擋住飛來的箭矢,繼續向前推進。
與此同時,北岸的三營弓箭手發起反擊,箭雨如飛蝗般掠過水麵,精準地射向西夏軍的陣地。
西夏軍的弓箭手被壓製得抬不起頭,火力頓時減弱。
二營將士趁機加快速度,很快便抵達對岸,與西夏守軍展開近身搏殺。
大乾軍將士們配合默契,長槍兵在前突刺,槍尖如毒蛇吐信,不斷刺穿西夏士兵的胸膛。
刀盾兵緊隨其後,盾牌猛擊敵軍,短刀則趁機收割性命。
後續趕來的將士們則迅速擴大突破口,將西夏守軍分割包圍。
短短半個時辰,灞水對岸的西夏守軍便被全殲,大乾軍成功搶占有利地形。
徐寧率領後續部隊陸續渡河,在南岸構築營寨。
他站在營寨高處,望著遠處的長安南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長安城南的屏障已被撕開,接下來,他們將與其他幾路大軍配合,對長安形成合圍之勢。
與灞水岸邊的激戰不同,長安東門之外,孫安率領的大軍正有條不紊地展開行動。
東門是長安的重要門戶,城牆高大堅固,西夏軍在此布置了大量兵力,想要正麵突破絕非易事。
孫安深知這一點,因此製定了“先奪製高點,再出奇襲”的戰術計劃。
“項充,命你率領五千人,即刻攻占望嶽坡!”孫安對著麾下將領項充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