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城被薄霧籠罩,長江水汽裹著若有若無的辣香,鑽進程君君的鼻腔。她特意換上舒適的帆布鞋,看著母親把筆記本塞進帆布包——封皮上還貼著去年服裝展會的標簽,邊角卷得發毛。
“一會兒進去彆光盯著菜價,”程君君幫母親理了理領口,“留意他們怎麼擺調料台等…”
“還有環境細節,對吧?”母親晃了晃相機,“昨晚我拍了二十多張照片呢,連廁所的防滑地磚都拍了。你呀,就放心吧。”
這家火鍋店藏在解放碑旁的巷子裡,青石板路蜿蜒至朱漆大門前,門楣上“老灶房”三個鎏金大字被燈籠映得透亮。推開門,蒸騰的熱氣混著牛油香撲麵而來,頭頂是錯落有致的竹編燈籠,暖黃的光灑在深棕色的實木桌椅上,木紋裡還嵌著經年累月的油潤光澤。牆麵斑駁的磚頭上掛著老重慶的黑白照片——棒棒軍爬坡上坎的背影、長江邊浣衣的婦人、輪渡碼頭熙攘的人群,每張照片都被射燈打出溫柔的光暈,像時光的切片。
大堂中央是口一人高的銅製火鍋雕塑,紅湯翻湧的造型下藏著水循環裝置,潺潺水聲襯著此起彼伏的“七上八下”涮菜聲,竟生出幾分煙火禪意。靠窗的位置擺著竹製書架,上麵擱著《山城舊事》《袍哥人家》等舊書,牛皮紙封麵被翻得卷了邊。最裡間的卡座用竹簾隔開,簾上繡著辣椒與花椒的圖案,拉開時會發出細碎的竹節碰撞聲,仿佛在提醒食客:此刻踏入的,是熱辣江湖的一隅。
服務員都穿著藍布對襟衫,袖口挽得老高,腰間彆著銅鈴鐺的傳菜鈴。當滿載毛肚黃喉的托盤穿過大堂時,鈴鐺聲、食客的談笑聲、紅湯的咕嘟聲交織成網,讓人忍不住想融入這滾燙的人間。角落的老音響裡飄出鄧麗君的《小城故事》,軟糯的歌聲撞上此起彼伏的“老板,加份酥肉”,竟奇妙地生出時空交錯的氛圍感——舊時光的人情味,新江湖的熱辣勁,都在這一方天地裡咕嘟作響。
順著樓梯上二樓推開門,正對的是麵“辣椒牆”——成千上萬顆紅辣椒用麻繩串成簾幕,穿堂風過時沙沙作響。母親伸手摸了摸,被辣氣嗆得直咳嗽,卻兩眼放光:“這個好!咱們服裝店也能搞個‘紐扣牆’,客人來了就能拍照”
程君君笑著拍下辣椒牆,陽光透過縫隙在母親臉上織出紅色的網,“咱們可以改良一下,用彩色紐扣串成‘伊人’ogo,既好看又能宣傳品牌。”
二樓靠窗的位置,程媽媽像考古學家般盯著調料台。大理石台麵上,香油、醋、蒜泥、折耳根等二十餘種調料分裝進粗陶碗,最妙的是每個碗底都刻著小字——“油碟標配:香油+蒜泥+小米辣”“乾碟秘訣:辣椒麵+花生碎”。
“這個貼心,”母親用筆記本記下,“好多客人不懂怎麼調蘸料,咱們以後也搞個‘傻瓜式’指南,說不定還能印成小卡片帶走。”
程君君指著調料台旁的保溫桶:“您看他們的老鷹茶,免費續杯還能打包帶走。咱們可以換成茉莉花茶或者其他茶。
程媽媽都一一記下,生怕漏掉一點。
喜歡化身學霸,我不裝了請大家收藏:()化身學霸,我不裝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