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夜是官宦世家出身。
他的曾祖父張耆,曆任河陽、泰寧和山南東道節度使,後擔任昭德軍節度使兼侍中,被封徐國公,以太子太師的身份致仕。
祖輩顯赫,代代為官。
出身這樣的家族,張叔夜沒有變成膏梁紈絝,反而讀書習武。
年輕的時候,張叔夜就喜歡兵法韜略。
出仕後,張叔夜先在地方擔任知縣,後入朝為官,擔任禮賓副使、通事舍人。
朝堂曆練後,張叔夜外放為官,曆任舒州、海州和泰州的知州。
隨後再調入朝廷,擔任庫部員外郎,又轉任開封少尹、尚書左司郎中、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和禮部侍郎。
最後,又外放為濟南知府、青州知州兼安撫使,剿滅了宋江的叛亂。
這是個既有地方的治理經驗,又深諳朝廷中樞運作的老官場。
除此外,張叔夜更懂得軍事。
張叔夜去鄧州任職,是之前完顏宗望帶著金國的軍隊退走,張叔夜覺得機會來了,建議朝廷派遣一支騎兵,去截斷完顏宗望退路,打金軍一個措手不及。
隻是,建議被否了。
朝廷的投降派不喜張叔夜,更是調張叔夜去鄧州任知州。
這是個能出將入相的人,文武雙全。
不僅如此,張叔夜曾鬥過蔡京,不屈服蔡京的權勢。他的官場鬥爭經驗,以及軍略遠謀,都超過了李綱。
唯獨,張叔夜沒有李綱純粹,也沒有李綱在清流中的威望。
這樣的人,應該大用。
趙桓心中有想法,打算讓張叔夜先執掌開封府,肅清開封府的亂局,未來再進入政事堂,一步步的取代投降派。
趙桓做事,有足夠的耐心。
一口氣廢掉投降派的人,雖然能辦到,隱患卻太大。操之過急,反而什麼都做不好。
事緩則圓,一步步推進才最合適。
趙桓吩咐道:“宣張叔夜。”
“宣張叔夜覲見。”
周瑾安排下去,沒過多久,六十歲出頭的張叔夜大步進入垂拱殿。
他身材高大,雖然是文官,卻生了一副文官武相。尤其是一雙眸子銳利深邃,仿佛能看透世情。
曆史上東京城破,宋欽宗要出城去金人的營地,張叔夜極力勸諫,卻沒能阻止。
二帝北狩,張叔夜也被押解著去金國。
他不願意屈服,選擇了自儘殉國。
原本朝廷主和,張叔夜心中也難受。剛到東京,得知皇帝處死了李邦彥和張邦昌,決心要主戰,張叔夜也歡喜。
恰是如此,他才專門麵聖,要陳述抗金的策略。
張叔夜站定後,行禮道:“臣張叔夜,拜見官家。”
趙桓吩咐道:“賜座!”
周瑾搬來凳子,張叔夜道謝後半邊屁股坐下,心中更是無比的歡喜。
官家禮賢下士!
這是明君跡象!
趙桓問道:“張卿入宮,有什麼事?”
張叔夜回答道:“臣聽說官家想和金人死戰,專程來陳述抗金的策略。”
趙桓道:“張卿有什麼建議?”
張叔夜回答道:“要抗擊金人,首要是對內的治理。官家應當進一步肅清投降派,不能再左右搖擺,要旗幟鮮明的抗金。”
趙桓點頭道:“這是自然!”
張叔夜繼續道:“第二,太原府的防禦很關鍵,如今到了決戰時刻。請官家趕緊安排人,去主持太原府的戰事。”
“第三,河東路不能放棄,必須加強防禦。”
“宗澤的威望高,目前坐鎮磁州。臣建議通知宗澤,讓他全權負責河東路的抵抗。”
“一旦情況不妙,讓宗澤撤回黃河駐守,借助天險阻擊。”
一番洋洋灑灑的話後,張叔夜正色道:“趁著金人沒有立刻南下,官家整頓內部,以及解決太上皇的危機。否則有太上皇掣肘,官家難以伸張大誌。”
趙桓神色更是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