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看著嫵媚卻不失清純的朱璉,笑說道:“咱們兒子知書達理,有勇氣,更不缺骨氣,自然要封太子。”
他可不是絕命毒師,靠著掄斧子乾翻趙匡胤,老是防備自己的兒子。
連兒子都看不下去,絕命毒師做人太失敗。
朱璉聽到趙桓的話,心中更是感動。
昔日,趙桓也是嫡長子,始終被打壓,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也就是前幾年,趙桓的年紀太大,趙佶實在拖不下去,才立趙桓為太子。
趙諶小小年紀,就能入主東宮,更有最受皇帝器重的李綱擔任太子太傅。
官家厚恩啊!
朱璉心中感激,一雙明媚的眸子水汪汪的,透著無儘的風情和魅惑。
良辰美景,佳人動情。
趙桓狠狠鍛煉了打樁耕田的技術……
一切平息,趙桓回到垂拱殿,先安排了李綱和楊時的任命,命李綱兼任太子太傅,楊時擔任太子少傅,一起教導嫡長子趙諶。
冊立太子的詔書,暫時沒有下達。
借助任命太子太傅的事情,看看會不會有人來反對。
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趙桓安排完,繼續撰寫黑火藥改進的製作工藝。
趙桓一氣嗬成寫完,又檢查了一遍工藝,吩咐道:“傳旨,召工部尚書胡直孺覲見。”
胡直孺的家境比較普通,他父親四十多歲才考中進士,曾擔任潮州知州。胡直孺也不是天才少年出身,也是四十四歲才考中進士。
他今年七十三歲,才擔任工部尚書。
不出意外,這輩子到頭了。
旨意下達沒多久,胡直孺大步走進來。七十出頭的胡直孺,身材瘦削,背脊有些佝僂,精神卻非常好。
胡直孺拱手行禮,高聲道:“臣胡直孺,拜見官家。”
趙桓問道:“胡尚書,朕要抗擊金人,需要更厲害的武器。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部能改進武器嗎?”
胡直孺回答道:“回稟官家,改進武器是日積月累的事情,不是臨時抱佛腳能有用的。要全麵抗金,重在人心。唯有官家整頓人心,才有擊敗金人的機會。”
趙桓試探道:“朕聽說,胡尚書主張求和賠款,怎麼要抗金了?”
胡直孺瞪大眼睛,一副金剛怒目的姿態,擲地有聲道:“臣自始至終,都主張抗金,絕不會屈服金人。”
趙桓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才對嘛!
雖說投降派占了大多數,可偌大的天下,總有無數人心懷熱血,不曾放棄抵抗。
大一統是銘刻在每一個華夏人骨髓裡麵的。
天下,必定一統。
趙桓感慨道:“沒想到,朕竟然誤會了胡尚書,這是朕的過錯,賜座!”
胡直孺小心翼翼的坐下,感慨道:“官家要和金人死戰,是極為聖明的。向金人投降求和,生死係於金人之手,是絕對不行的。唯有自立自強,才是唯一的出路。”
趙桓讚許道:“如果人人都如胡尚書一樣,敢於死戰,大宋哪裡會處處受製於人。”
胡直孺謙遜道:“官家過獎了。”
他心中更是激動。
作為經曆過宋徽宗時代的人,見慣了朝廷的烏煙瘴氣,現在官家勵精圖治,一力主戰,讓胡直孺直呼聖君臨世。
大宋有希望。
趙桓試探一番,取出新的黑火藥製造工藝,遞給胡直孺道:“胡尚書,這是黑火藥的改進之法。”
“你親自抓這件事。”
“一旦新的黑火藥製造出來,引爆實驗的時候必須隱蔽。凡是參與的人,也都必須忠誠可靠,不允許出任何紕漏。”
“這是關係我大宋未來的武器。”
胡直孺激動道:“臣胡直孺,定不負官家的厚望,一定會完成。”
趙桓說道:“去吧!”
胡直孺行了一禮,恭恭敬敬退下。
在胡直孺離開後,趙桓吩咐道:“通知朱伯材,安排皇城司的人保護胡直孺,務必確保胡直孺的安全。”
周瑾應下後趕忙安排人去通知。
……
胡直孺出了宮,一路回到工部值房。
作為工部尚書,胡直孺一向敬職敬業。他雖說七十出頭,在他看來還很年輕,畢竟薑太公八十多歲才出山。
胡直孺了解工部的火器,翻開火藥的製作工藝,仔細的看完後,琢磨著火藥粉末摻水後攪拌混合,再陰乾碾碎,又低溫烘乾的可能性。
有什麼必要呢?
胡直孺了解黑火藥的情況,卻不懂改進的用處,隻覺得工序複雜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