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聽到趙桓的話,頓時嚇了一跳。
不好,官家動怒了。
按理說李綱被彈劾,他才是應該生氣的人。可是他忠於皇帝,更希望皇帝往聖君、明君的路子上走。
當聖君就不能亂殺人,否則會被罵做暴君獨夫。
他要保護官家的名聲。
李綱連忙壓下自己的情緒,勸道:“官家切勿動怒,李孝忠也是一番好意。您看,臣都沒覺得有什麼。”
“你不必替他說話。”
趙桓眸光燦然,嗬斥道:“李孝忠,你來說。”
李孝忠的性格是寧折不彎的人,我一腔熱血,卻換來皇帝的嗬斥。
這肯定不行啊!
李孝忠昂著頭,開口道:“臣的話句句肺腑,絕無半點虛言。”
“李相公不知兵,讓他主持軍務,必定會葬送無數將士的性命,甚至我大宋的江山社稷也可能淪喪。”
“臣不否認李相公的風骨,可是他在軍略上的能力不足,不足以主持軍務。”
趙桓冷笑道:“這麼說,你很不服氣?”
“臣的確不服氣。”
李孝忠強硬回答。
李綱看到李孝忠硬頂皇帝,操碎了心道:“官家,不要動怒啊!”
趙桓示意李綱不要管,說道:“你不服氣,朕和你好好的說一說。”
“先說你彈劾李綱的奏折,李綱是文官中的主戰派,更是扛旗人,你認可嗎?”
“認可!”
李孝忠直接回答。
李綱在清流士人和百姓中,有極高的影響力。恰是如此,之前李綱被罷免,才有太學生陳東帶著人叩闋請願。
李綱代表了抗金的希望。
趙桓繼續說道:“朝廷中的關係錯綜複雜,從來不是一派獨大。”
“有抗金的,有中立的,也有主和投降的。”
“金人勢大,無數人希望求和苟安,李綱要扛著抗金的大旗,承受了無數的明槍暗箭,更有許多的文官彈劾。”
“朕壓下這些奏折,已經不容易。”
“現在,你這個軍中的武人,也跳出來彈劾李綱,立刻就會被當槍使,成為攻擊李綱的利刃。”
“文官彈劾,是從文官的角度出發,現在連武人都反對李綱,等於是文武都反對。”
“一旦投降派利用此事做文章,甚至有士子被煽動叩闋請願,你說李綱還能坐穩宰相的位置,還能繼續抗金嗎?”
趙桓進一步道:“扳倒李綱,換一個投降派來主持大局,你就滿意了?”
李綱心中感動。
他沒想到這一層,官家卻想了這麼多,官家真是處處為他著想。
大宋有官家,就有了青天。
兩京二十四路的重擔壓在官家的身上,太沉重了啊。
他必須為官家分擔才行。
李孝忠琢磨後麵頰抽了抽,連忙解釋道:“臣沒這個意思,也沒想要扳倒李綱,就是希望他不管軍務,不要摻和軍事。”
“李綱不管,誰來管?”
趙桓沉冷笑兩聲,說道:“你希望種師道,或者是宗澤這樣的武將管軍務,現實嗎?”
“樞密院是文官兼任著,要改變這個體製,朕暫時都不敢亂動,要有更高的威望和權威,才敢去推動改變。”
“現在時局不穩,你就要掀翻李綱,讓武將當權掌握樞密院。”
“到底誰給你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