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看到趙桓意動的姿態,暗道一聲不妙。
誠然,他也認為李孝忠的計劃很精妙。
皇帝離開東京城,太上皇那樣精明的人,一定會趁虛而入。等皇帝禦駕親征取得大勝,裹挾著大勝之勢歸來,將有無與倫比的威望。
金人南下,太上皇匆匆禪位,帶著人遁逃江南。唯獨官家留在東京,率領軍民力挽狂瀾。
金人再一次南下,官家不懼艱險,禦駕親征力挫金人。
兩次的取勝,煌煌大勢,就算太上皇是皇帝的親爹,也無法撼動陛下。
好處太多了!
可是,太危險。
一旦皇帝在前線有個三長兩短,或者是後方的東京城失控,都會導致官家失去權力。
太上皇荒淫無道,是個人儘皆知的昏君。
官家是聖明君主。
沒了官家,再一次讓太上皇掌權,是李綱無論如何都無法承受的。
李綱勸道:“臣不否認,李孝忠的計劃好。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官家現在掌權,大宋的一切都在變好,隻要徐徐圖之就好。”
李孝忠看了李綱一眼,是宰相又如何?
他的策略沒錯。
必須要據理力爭。
李孝忠神色肅然,抱拳道:“官家,這是唯一的機會。”
“不禦駕親征,要解決太上皇的問題就非常難。太上皇主張求和,要讓太上皇回來,不僅您要讓權,還要答應太上皇的主張。”
“難道要再一次罷黜主戰派,提拔投降派嗎?”
“人心不可欺啊!”
李孝忠鄭重道:“就算有無數的熱血,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辱,也會讓熱血變得冰涼。”
趙桓點了點頭道:“朕知道。”
他看向李綱,問道:“李相公之前派人聯絡父皇,他拒絕回朝,對嗎?”
“是!”
李綱苦澀回答。
之前,李綱和吳敏通氣,讓吳敏聯絡太上皇,原本太上皇有些意動。
隨著李邦彥和張邦昌等投降派被殺的消息傳出,太上皇又有了顧慮,乾脆就留在江南。
一直不願意回來。
朝廷抵擋金人尚且乏力,也沒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太上皇,更沒有足夠的兵力去解決。
偏偏太上皇在江南,截斷江南的賦稅和物資,讓朝廷很困難。
如果不是官家接連抄家,得了大批的錢財和物資,朝廷的困境會更大。
趙桓沉聲道:“父皇不願意回朝,卻始終拖後腿。既如此,隻能采取一定的手段,朕認為李孝忠的策略就很好。”
李綱沉默了下來。
良久後,李綱咬牙道:“臣聽從官家的安排,願意全力配合。”
“好!”
趙桓讚許道:“李相公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
“接下來的時間,朕會仔細布置禦駕親征的事情。到時候朕離開,父皇如果回朝,要威逼你交出權力。你隨機應變,不要一力抗爭。
李綱正色道:“臣知道了,不過事以密成,詳細的計劃不能泄露給太多的人。否則,容易出問題。”
趙桓道:“朕知道。”
李綱看了李孝忠一眼,沒有在管了,他要仔細想一想後續的安排,拱手道:“政事堂還有事情,臣先告退。”
趙桓擺手道:“去吧。”
李綱行了一禮告退,大殿中就剩下李孝忠。
趙桓繼續道:“你的才華,擔任區區承節郎,屈才了。”
李孝忠道:“為官家效力,不管是什麼官職,臣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