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的士子依舊很多,現在的風氣變了很多,對外更強硬,希望收回燕雲十六州。
討論時政,是太學士子除了逛青樓外最大的趣事。
許多的士子聚在一起,討論朝堂會怎麼施政,對外的作戰會怎麼安排?以至於鍵政的人很多,一個個指點江山很是自信。
尤其陳東等人入仕為官,在朝中擔任要職,讓很多人看到了榜樣。
趙桓看著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麵龐,等所有的議論聲停止,高聲說道:“朕許久沒來太學,卻時常聽到太學的事情。”
“朝野上下,都說太學士子朝氣蓬勃,奮發向上,有誌氣有骨氣。”
“你們嫉惡如仇,一腔熱血,這是好事情。可是,朕更希望你們還要有誌氣。”
“百餘年前,燕雲十六州沒拿回來,大宋殘缺一角,不算華夏大一統的王朝。”
“不論是遼國、金國,包括蕞爾小國的西夏,都敢稱我們為南蠻。”
“百餘年後,燕雲十六州還沒有拿回來,是大宋的恥辱,是朕的恥辱,更是你們這些太學士子的恥辱。”
“知恥而後勇,我們勠力同心,大宋正在迅速的強盛起來。現在有了實力有了機會,自當一雪前恥,奪回燕雲十六州。”
趙桓聲音中帶著蠱惑。
這是故意為之,要營造必須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氛圍,使得坊間輿論的聲勢更大,不能有人在後方拖後腿。
你要發表求和論,就得靠邊站,就會被抨擊。
奪回燕雲十六州,是現階段趙桓故意營造的政治正確,從而達到上下一心的作用。
太學生本就熱血,在趙桓的影響下,更是高呼著奪回燕雲十六州。
經由這些人去議論,沸騰的輿論會進一步影響到更多人。
趙桓任由太學士子議論喊話,過了許久所有的喊聲平息,趙桓繼續道:“大宋要雪恥,要奪回燕雲十六州,機會已經來了。”
“朕,即將禦駕親征。”
“此次北伐金國,不奪回燕雲十六州,絕不班師回朝。”
“你們都是天之驕子,是未來的國之重臣。都說響鼓不用重錘,朕也不願意重複的多說。隻是出征之際,朕希望你們記住,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燕雲十六州。”
趙桓右手握拳,在空中重重的一揮,高聲道:“未來的大宋,誰能收回燕雲十六州,誰能治理好燕雲十六州,誰能開疆拓土,誰就能封侯拜相。”
一番話後,趙桓不再多說,因為輿論已經挑動。
這就足夠了。
趙桓任由太學生議論,帶著周瑾及隨行的內殿直士兵離開。在趙桓即將走出太學的時候,一個年近二十的青年追上來,行禮道:“陛下!”
趙桓笑道:“你有什麼事?”
青年神色激動,高聲道:“士子虞允文,願意投筆從戎,追隨陛下征討金國。我願意上陣殺敵,請陛下準許。”
趙桓聽得眼前一亮。
虞允文出身名門望族,先祖虞世南,父親和何栗是同一年的進士出身,家境很好。
虞允文自幼才華出眾,文采斐然,是天才少年出身。曆史上,虞允文出將入相近二十年,史稱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
後世教員點評說,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相比教員對虞允文的評價,同為宋朝的車神,《宋史》記載“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教員的評價僅為三個字——‘但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