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師道見趙桓一直在思索,心中反而有些擔心,怕自己剛才大逆不道的話觸怒了陛下。
大宋朝,最在乎的是皇權。
為了皇權,彆管武將文官,都要削弱權力。
如今要增加地方駐軍,使得武將有自己的體係,等於是挑釁國本。這樣的事情傳出去,立刻就會掀起滔天波瀾。
還是有些上頭了。
一衝動,就說了不該說的話。
可是,種師道內心不後悔,因為他不希望變得強盛的大宋,隨著陛下將來去世,又回到昔日以文馭武的局麵。
以文馭武,不否認文官中有如同範仲淹那樣,能文能武的人。這樣的人太少,純屬個例,不是普遍的情況。
帶兵打仗,還得是武人。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操辦,才會無往而不利。
種師道等了一會兒,見趙桓還沒有表態,更是憂心忡忡,說道:“陛下是擔心這個事情,遭到文官的集體反對嗎?如果您覺得阻力太大,老臣願意舍了這一身的老骨頭,為陛下驅策,親自提出軍隊改革的事情。”
“不需要你出麵。”
趙桓乾脆利落回絕,搖頭說道:“種公一把年紀,身體也不怎麼好,撐不起這樣的抨擊。”
“一旦無數人彈劾,你承受不住。”
“對朕來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種公這樣老成持重的人坐鎮,才有人點破迷津。”
“比如軍隊的問題,誰都沒提出來,唯獨種公提及,這就是國有忠臣。”
趙桓說道:“種公提議改革,朕也深以為然。大宋的軍製,必須要改革。否則大宋的強盛,就會是曇花一現。”
種師道拱手道:“陛下聖明!”
想到改革軍製,他這把老骨頭就算豁出去也值得,繼續道:“陛下,老臣雖然年邁,卻也有些用。如果用老臣的命,換來改革的推進,臣覺得值了。”
趙桓擺手道:“不用,朕有合適的人選。”
種師道問道:“誰適合呢?”
趙桓說道:“秦檜!”
種師道頓時愣了下,他知道秦檜,這是跟在趙桓身邊的人。隻是,種師道更疑惑,皺眉道:“秦檜是文官,適合嗎?”
趙桓回答道:“文官都覺得軍製不妥當,都建議改革,那就必須要改革了。這事兒,就這麼定了,朕會妥善安排的。”
種師道點頭道:“老臣遵旨!”
趙桓繼續道:“地方要安排軍隊駐紮,也就是在全國範圍內,選定戰區駐軍。地方武將的輪換,兵餉和糧食的供應,都在朝廷。”
“這些是種公剛才提及的,是要這麼安排。”
“隻是,還要細化的安排。”
趙桓回答道:“要改革軍製,就要改好,而不是改得不倫不類的。”
種師道問道:“陛下要怎麼改革呢?”
趙桓說道:“現行樞密院和殿前司禁軍、侍衛親軍馬軍和侍衛親軍步軍,是相互製衡的關係,不存在直接隸屬。”
“樞密院負責軍事策略和軍令發布等,地位高,和政事堂稱為東西二府。”
“政事堂下麵的兵部,地位低,卻負責軍中士兵的編製、糧草兵餉,以及基礎訓練等事情。”
“朝廷體係內,軍隊有相互製衡,也有配合互補,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