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仁明殿,趙桓從皇後的榻上醒來。
昨晚上,趙桓留宿仁明殿,又是雨打爛芭蕉。趙桓勤於強身健體,身體素質很好,花樣又多,皇後久疏戰陣,完全不是對手。
皇後伺候趙桓更衣後,又讓人送來早膳,夫妻一起吃過早飯,趙桓才帶著周瑾一路回了垂拱殿批閱政務。
趙桓前腳剛到一會兒,太子緊跟著就來了,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坐吧!”
趙桓點了點頭。
太子恭恭敬敬坐下,舉止沉穩,沒有半點焦躁,主動道:“父皇,今天去太廟祭祖,是否通知皇祖父呢?”
趙桓沒有回答,反問道:“你覺得應該通知嗎?”
太子道:“應該!”
趙桓問道:“為什麼呢?”
太子解釋道:“第一,今天率領文武百官去太廟祭祖,是為了告訴列祖列宗,父皇已經奪回燕雲十六州,更迫使金國皇帝自稱兒皇帝。”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祖這樣的大事,皇祖父理應在場。”
“第二,皇祖父曾經瞧不上父皇,對父皇多有打壓。兒臣年幼時,還記得皇祖父針對我們,處處抬舉鄆王叔,該讓皇祖父見證父皇的功業。”
太子對於自己的皇祖父,願意親近,也知道皇祖父寵愛他。
可是,在父皇和皇祖父之間,太子毫不猶豫站在自家的父皇一邊。
他和皇祖父的關係親近,是因為有父皇撐起的一片天。如果沒有父皇力挽狂瀾,他們一家子早就被皇祖父趕出皇宮。
不否認,皇祖父對他好。
可是他也忘不了昔日的情況,也更清楚皇祖父對他們一家人的善意,是因為父皇的功業。
恰是如此,太子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清楚自己和皇祖父關係的尺度。
父皇和母後排在第一,妹妹們其次,最後是皇祖父。如果再考慮大宋的江山社稷,皇祖父得在江山社稷後麵。
趙桓也讚同太子的提議,回了東京城不去見渣爹,簡直如同錦衣夜行。他站起身,吩咐道:“走吧,跟著朕走一趟。”
太子立刻應下,和趙桓一起出了垂拱殿,往太上皇的龍德宮去。
半路上,趙桓說道:“太子,你的年紀不小了,到了選太子妃的時候。朕昨天回來,你母後專門提及這事兒,你有什麼想法?”
太子連忙道:“父皇,兒臣暫時不想成親,現在挺好的。功業未就,何以家為?”
趙桓說道:“你是太子,不是武將,更不是文官,成親是必然的。你今年十三歲,提前選定太子妃,可以早早的培養,過幾年就可以成親。”
太子的年紀,現在不大不小的。可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總歸要早做打算,讓太子東宮後院安穩。
太子略微沉默下來。
趙桓繼續道:“朕一向開明,如果你有喜歡的人,朕可以考慮考慮。隻是你既然沒想過談情說愛,朕就替你把關安排。”
“不要,兒臣有,有……”
太子漲紅了臉,神情尷尬,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趙桓一看就明白了。
少年慕艾,有自己的想法了。
其實這才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古代,不是後世。古代男子成親的時間早,長孫皇後十三歲就嫁給李世民。普通百姓家中,許多男子十五六歲就當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