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早就知道軍改的事情,所以聽到秦檜上奏,沒有什麼意外。
徐處仁、宗澤和吳敏聽到秦檜的話,卻很驚訝。
之前,李綱和他們閒聊時,提過一嘴說強乾弱枝的軍製不適合現在的大宋,得做出調整才行。
當時,幾人沒放在心上,也沒有去深思,因為朝廷有諸多的事情,都忙著處理軍中將士封賞、撫恤的事情。
現在秦檜提出來,幾人都明白了這是皇帝的意誌。
不是秦檜一頭腦熱,是皇帝早就有謀劃的。
政事堂的宰相們各有所思,思考著該怎麼做,是為了文官集團的集體利益和皇帝鬥一鬥,還是跟隨皇帝的腳步做出改革。
祖製不祖製,不是特彆的重要。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還是利益。
宗澤神情最先釋然。
大宋強乾弱枝的問題很嚴重,早就該改革了。
如今,終於推動。
徐處仁眼中的神色卻一變再變,手中的笏板也是先握緊,再慢慢的鬆開,又握緊再鬆開,忍不住想要和秦檜論一論拳腳。
可是,徐處仁看了眼坐在上方的皇帝,想著皇帝執政以來的改變,想著昔日大宋江山淪陷的慘狀,最終巋然歎息。
大宋得靠陛下,必須相信陛下。
不相信陛下,難道相信太上皇,相信列祖列宗的製度嗎?天道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王安石早有定論。
徐處仁握住笏板的手隨之鬆開。
吳敏眼中卻掠過了一道冷光,心中權衡了很多。
之前,李綱提過一嘴,他也沒有放在心上。現在看來,顯然皇帝和李綱之間有交談,早就密謀談妥了。
以目前的局勢,李綱是文官之首,朝廷格局不變。李綱正值壯年,可他卻老了。李綱在,他一輩子不可能掌握朝政。
皇帝現在要改革祖製,要削弱文官的權利,要在地方安插武將,擺明了是開倒車,要給武人機會。
皇帝要對抗天下的文官,是得罪天下人的事情。
皇帝能乾綱獨斷,可是在無數文官反對下,皇帝也不一定能擋住這樣的浩蕩攻勢。當皇帝擋不住,就要推出替罪羊。
李綱就是這個替罪羊。
現在他站出來振臂一呼反對,成了天下文官領袖,壓下李綱指日可待。
吳敏握緊了笏板,心中已然下了決心。
政事堂的人各有心思,樞密使種師道眼中卻流露出濃濃的喜色。武人要進一步保家衛國,就不能一直被壓製,不應該是以文馭武。
大宋,要文武並用。
種師道拄著拐杖看著,沒有急著摻和。
他的身體養了一段時間,已經恢複許多。實際上寒冬時節對老年人來說最難受,天氣暖和後也就好多了。
在種師道和樞密院官員靜觀其變時,議論的官員中,徐秉哲率先站出來。
徐秉哲看了秦檜一眼,繼續道:“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變,祖宗製度不能改。大宋不是強乾弱枝的策略錯了,也不是軍隊不夠強,是沒有陛下這樣的聖君。”
“臣認為,秦檜的話完全是妖言惑眾,是故意嘩眾取寵。這樣的人理應拖出去斬首,以正法紀。”
徐秉哲正色道:“請陛下明鑒。”
“臣戶部尚書李棁,反對更改祖製。”
戶部尚書李棁也隨之站出來,旗幟鮮明的說道:“陛下,五代十國時武人強橫,肆意殺戮,讓天下百姓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