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亥進入宮殿內,黑壓壓的氣勢撲麵而來。
不大的廳堂內站滿了人。
坐在大殿北端的是帝堯,豎亥曾經遠遠見過一麵。
堯的身後站著四個身披骨甲的侍衛,身長幾乎不遜於豎亥。
左右兩側是舜和一個老者。
舜一側還跪坐著皋陶、鼓俊、商均、四嶽和一些青年人。
老者一側跪坐的人年紀都稍長。
在大殿中央的柱子間,還密密麻麻跪坐著豎亥先前見到過的貴族文人。
豎亥進了門剛要往前走,兩支青銅長矛橫在胸前。
豎亥還沒搞明白狀況,隻見舜向前一步,
大聲誦道:“豎亥,有夏氏太師。”
“平昆吾氏內亂有功,進三步。”
舜給豎亥使了個眼神,豎亥望向地麵,由一塊塊巨大的青石板鋪就的地麵。
豎亥數著三塊青石板走上前去。
“熄高陽氏共工氏戰端有功,進五步。”
豎亥又數了五塊青石板,走了過去。
“發明飴糖,酒曲,植染法,進前受賞。”
“看來水井和曲轅犁還沒有傳到這裡。”豎亥暗自想到。
舜每念一句,坐在四處的貴族們便爆發出一陣驚呼,直到最後一句,在場不少人更是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他們窮極半生不過近前了五步,十步,而豎亥這個年紀輕輕,來自窮鄉僻壤的小人物,竟然一步登天。
堯的朝會中,分為橫豎兩組人。
坐在堯身側橫向的是參與管理陶唐氏和華夏事務的官員,類似於堯的內閣成員。
而豎向的貴族,則是來自各個邦國的貴族或有才能的人,類似於議會成員。
立下的功勞越多,便能離堯越近。
按照舜的頌報,豎亥直接來到了最前端的青石板上,和堯中間隻隔著一座青銅小鼎。
“還是封建時代好,進宮前還有人教規矩,這也太突然了。”豎亥有些腹誹,但還是恭恭敬敬的向堯行了大禮。
“賞!”
舜一聲令下,堯身後的牆內走出來數個壯漢,抬著木作的托盤放在豎亥身邊。
一盤玉石,一盤香料,一盤飴糖,還有一盤臘肉。
豎亥再次行禮感謝堯的賞賜。
“這賞賜,還挺彆致的。”豎亥心裡十分激動,畢竟這可是上古聖主,曆代君王的目標,華夏先賢堯的認可。
舜又頌道:“豎亥,有八元八愷,其為祝融後裔,為彭祖之子,特舉為陶唐氏火正。”
底下的眾貴族又是一陣嘩然。
當年舜初來陶唐氏,擔任的也是火正一職,舜在堯身側侍奉十年,權力和威望早已是一人之下,但火正這個職位還一直掛在身上。
如今就這樣給了出去。
一時間,眾人的內心都有了不同的猜測,開始議論紛紛。
堯拿起玉石權杖,在身前的青銅板上敲擊一下,場內眾人立即停止了議論。
豎亥此時還不明白這個火正意味著什麼,但是看見其餘人的神情,也能明白自己這是攤上大事了。
豎亥連忙謙虛道:“豎亥起於微末,幸得帝堯榮寵,不勝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