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風情街不長,百餘步便已到了儘頭。
儘頭處,地勢豁然開朗,一條更為寬闊的河道在此彙流,水麵上波光粼粼。眾人抬眼望去,隻見遠處,一片更為龐大、也更為精致的白牆黛瓦建築群,枕水而居,亭台樓閣,廊橋水榭,在初夏的陽光下,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江南畫卷。
“那……那裡便是……”一位園林專家指著遠方,聲音裡帶著一絲顫抖。
“沒錯,”劉楚微笑著點頭,“那裡,便是我們的‘江南水鄉’。”
這驚鴻一瞥,再次讓專家們心中掀起波瀾。他們這才明白,方才走過的那條風情街,不過是這場江南夢境的……序章而已。
然而,不等他們從對未來的震撼中回過神來,眼前的一座建築,便再次將他們的全部心神,牢牢地吸引了過去。
錦繡坊。
它就靜靜地坐落在風情街的儘頭,與水鄉遙遙相望,像一位等待著遠客的大家閨秀。
這是一座極為氣派的三層徽派建築。黑瓦白牆,線條簡潔,但那高聳入雲的馬頭牆,卻又比尋常民居多了幾分不容忽視的威嚴。朱紅色的大門之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黑漆描金匾額,“錦繡坊”三個大字,筆力雄健,鸞翔鳳翥,自有一股雍容氣度。
最讓何鏡山教授感到讚歎的,是它的“開窗”。
“你們看,”他指著二樓那一排雕花的木質漏窗,“徽派建築,因其高牆深院的結構,采光往往是個難題。但你們看這裡,它大膽地在二樓開了一整排的大窗,既保證了內部的通透,又絲毫不影響整體的建築美感。尤其是那窗欞的雕花,繁複,卻不瑣碎,陽光透進來,灑在地上,那光影,本身就是一幅絕美的畫。”
就在專家們對著建築本身評頭論足之時,一陣陣充滿了驚喜的、壓抑不住的歡聲笑語,正不斷地從那扇敞開的大門內傳出。
隻見一群群穿著各式漢服的遊客,正三三兩兩地從裡麵走出來。
有穿著宋製褙子,顯得清雅嫻靜的女學生;有身著明製道袍,手持折扇,顯得風流倜儻的年輕情侶;還有幾個小女孩,穿著粉色的唐製襦裙,梳著可愛的雙丫髻,在門口的石獅子旁,互相追逐嬉戲。
她們臉上,都洋溢著一種如出一轍的、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
“這件衣服也太好看了!我感覺我穿上之後,走路都想學古代人那樣,一步三搖了!”
“是啊是啊!而且這裡的化妝師小姐姐也好厲害,三下五除二就給我盤了這麼好看一個發型!比我之前在影樓花幾百塊做的都好!”
“走走走!我們快去那座‘乘風橋’上拍照!穿著這身衣服去,絕對出片!”
這鮮活的一幕,讓專家們看得目不轉睛。
“劉園長,”一位社會學專家若有所思地說道,“我好像有點明白,您這裡的沉浸感,是從何而來了。”
“哦?”
“真正的沉浸感,從來不是靠單方麵的場景搭建就能完成的。”專家感歎道,“它需要‘互動’。當遊客,也成為這道風景的一部分時,這個‘世界’,才算是真正地活了過來。您這一手‘錦繡坊’,堪稱神來之筆啊。”
劉楚聞言,隻是笑了笑。
“諸位先生,請吧。”
他引領著眾人,邁入了錦繡坊的大門。
門內,是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一層,是巨大的展示與銷售大廳。數十個用紅木打造的、一人多高的巨大衣櫃,呈環形排列。櫃門或敞開,或以玻璃鑲嵌,裡麵,掛滿了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華美服飾。
從先秦的深衣,到兩漢的曲裾;從魏晉的褒衣博帶,到隋唐的圓領袍衫;再到兩宋的褙子,大明的襖裙……幾乎囊括了華夏數千年來,所有朝代的經典服飾形製。
整個大廳,不像是服裝店,更像是一座……活著的,中國古代服飾博物館!
而在場的專家團裡,有一位,在看到眼前這幅景象的瞬間,身體,便不受控製地,劇烈地顫抖了起來。
他叫王洪江,是國內最頂尖的古代服飾研究專家。為了考證一件出土絲織品的紋樣,他可以對著顯微鏡,一看就是一整天。
此刻,他看著眼前這些,他隻在故紙堆和修複室裡見過的“活的”文物,感覺自己的呼吸,都快要停止了。
就在這時,一位身穿淡紫色對襟襦裙,氣質溫婉端莊,看起來像是這裡掌櫃的繡娘npc,迎了上來。
她對著眾人盈盈一福:“貴客臨門,有失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