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北征袁氏_白話三國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章 北征袁氏(1 / 1)

袁紹起初得知曹操去攻打淳於瓊時,還自信滿滿地對長子袁譚說:“就算他去攻打淳於瓊等人,我隻要攻下他的大營,他就無處可歸了!”於是,袁紹派張合、高覽前去攻打曹洪。然而,張合、高覽聽聞淳於瓊戰敗的消息後,深知大勢已去,便陣前倒戈,向曹操投降。袁紹的軍隊見此情形,頓時軍心大亂,全線潰敗。袁紹和袁譚驚慌失措,棄軍而逃,一路渡過黃河。曹操率軍追擊,但終究沒能追上。不過,曹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輜重、圖書、珍寶,還俘虜了眾多袁軍士兵。

據《獻帝起居注》記載,曹操向朝廷上奏說:“大將軍鄴侯袁紹,之前與冀州牧韓馥謀劃擁立已故大司馬劉虞,還刻製金璽,派原任長畢瑜前往劉虞處,宣揚所謂的天命符錄。袁紹還曾給我寫信說:‘可以把都城定在鄄城,到時候應當有所擁立。’他擅自鑄造金銀印璽,各地的孝廉、計吏都前往投奔他。他的堂弟濟陰太守袁敘在給袁紹的信中說:‘如今天下大亂,天意顯然在我們袁家,神靈已經有了征兆,應當落在您兄長身上。南方的臣下想要擁立您兄長即位,您兄長說,論年齡,北方的兄長更大,論地位,北方的兄長更重要。本打算送去玉璽,卻被曹操阻斷了道路。’袁紹宗族世代蒙受國家的重恩,卻做出如此凶逆無道的事。我於是整軍備戰,與他在官渡交戰。憑借著聖朝的威嚴,我軍斬殺了袁紹大將淳於瓊等八人,大敗袁軍。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隻能輕裝逃走。此次戰役,我軍共斬首七萬多級,繳獲的輜重財物更是不計其數。”

曹操在繳獲的袁紹信件中,發現了許多許都和自己軍中的人暗中與袁紹勾結的信件。曹操並未追究這些人,而是將信件全部燒毀。《魏氏春秋》記載,曹操說:“當袁紹強盛之時,我自己都難以自保,更何況其他人呢!”經此一役,冀州的許多郡縣紛紛舉城投降曹操。

想當初,漢桓帝在位的時候,在楚、宋兩國的分野之處,有一顆黃星閃耀出現。遼東有個叫殷馗“馗”,就是古字“逵”,在《三蒼》中可查)的人,此人精通天文之術。他曾預言,此後五十年,會有真命天子在梁、沛之間崛起,其鋒芒無人能擋。時光悠悠流轉,到如今剛好過去了五十年,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紹,一時間,天下再沒有能與他抗衡的人,仿佛真應了當年殷馗的預言。

建安六年夏四月,曹操在黃河之畔整軍揚威,向袁紹駐紮在倉亭的軍隊發起進攻。曹軍士氣高昂,攻勢淩厲,一舉擊破袁軍。袁紹吃了敗仗,狼狽退回,卻並未就此一蹶不振。他重新收攏那些離散的士兵,又去攻打平定那些背叛他的郡縣,試圖重振旗鼓。

同年九月,曹操班師回朝,回到許都。在袁紹還未被打敗的時候,他曾派遣劉備去攻略汝南。汝南當地的賊寇共都等人紛紛響應劉備,一時間聲勢浩大。曹操派蔡揚前去攻打共都,然而戰事不順,蔡揚反被共都擊敗。曹操得知後,決定親自率軍南征劉備。劉備聽說曹操親自前來,心中大驚失色,不敢應戰,趕忙逃往劉表處尋求庇護。共都等人見劉備已逃,頓時樹倒猢猻散,各自散去。

建安七年春正月,曹操率領軍隊來到譙縣。看著這片曾經熟悉的故土,如今卻因戰亂變得滿目瘡痍,曹操心中感慨萬千,他下令道:“我興起義兵,本意是為天下百姓鏟除暴亂。可如今,故鄉的百姓大多在戰亂中死去,我在城中整日行走,卻幾乎遇不到一個相識之人,心中滿是淒涼悲愴。自起義兵以來,那些為國家奮戰而斷絕後嗣的將士們,我要尋找他們的親戚,讓這些親戚作為他們的後嗣,賜予他們土地和耕田的牛,還要為他們安排學師進行教導。為那些還在世的將士建立宗廟,讓他們能夠祭祀自己的先人。若是逝者的靈魂有知,我百年之後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之後,曹操率軍來到浚儀,組織人手治理睢陽渠,以保障當地的水利和民生。他還特意派遣使者,用太牢之禮祭祀橋玄。《褒賞令》中記載了曹操的祭祀文章:“已故的太尉橋公,品德高尚,廣施仁愛,胸懷寬廣,能包容萬物。國家銘記他的英明訓誡,士人思念他的良策。如今,他的靈魂已歸於幽冥,身體也已化為塵土,令人追思卻又遙不可及!我在年幼之時,有幸得以登門拜訪,得以與他相識。以我頑劣粗鄙的資質,卻能得到橋公這樣的大君子接納。我能增添榮耀、開闊眼界,全都是因為他的鼓勵和幫助。就如同孔子稱讚自己不如顏淵,李生深切讚歎賈複一樣,我對橋公滿懷感激。士為知己者死,這份恩情我永遠不會忘懷。橋公還曾與我從容交談,並立下約定:‘我去世之後,你若路過我的墓地,要是不用鬥酒隻雞來祭拜我,等你的車過去三步之後,我要是讓你肚子疼可彆見怪!’雖然這隻是當時玩笑般的話語,但若不是關係至親至厚,又怎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我並非害怕橋公的靈魂會發怒讓我生病,隻是懷念往昔的情誼,每每想起,心中就滿是淒愴。如今我奉命東征,軍隊駐紮在故鄉附近,向北遙望橋公的墓地,心中滿是思念。我備下這微薄的祭品,希望橋公能夠享用!”)祭祀完畢,曹操又率軍進駐官渡,時刻準備應對新的戰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紹自從在官渡戰敗之後,心情抑鬱,積鬱成疾,常常吐血。到了建安七年夏五月,他終究還是沒能挺過去,一命嗚呼。袁紹死後,他的小兒子袁尚接替了他的位置,大兒子袁譚則自封車騎將軍,屯兵在黎陽。

這年秋九月,曹操決定征討袁譚和袁尚。雙方一交戰,便陷入了激烈的戰鬥。袁譚和袁尚的軍隊接連敗退,但他們憑借著堅固的城防,拚死固守,曹操一時間也難以攻克。

建安八年春三月,曹操改變策略,開始攻打黎陽的外城。袁譚和袁尚見曹操來勢洶洶,終於按捺不住,出城迎戰。曹操指揮若定,曹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一舉大破袁軍。袁譚和袁尚見勢不妙,趁著夜色倉皇逃竄。夏四月,曹操乘勝進軍,直逼鄴城。然而,五月時曹操又率軍回到許都,隻留下賈信屯守黎陽。

五月己酉日,曹操頒布了一道命令:“《司馬法》中說‘將軍死綏’據《魏書》解釋,‘綏’就是退卻的意思,要求將士們前進一尺也不能後退一寸),所以趙括的母親才會請求不因趙括戰敗而受牽連獲罪。由此可見,在古代,將領在戰場上打了敗仗,他的家人在國內也會受到懲罰。但如今我軍出征,隻獎賞有功之人,卻不懲罰有罪之人,這不符合國家的典章製度。現在我命令,各位將領出征時,若是打了敗仗,必須承擔罪責;作戰失利的,要免去官職和爵位。”《魏書》中還記載了庚申日頒布的另一道命令:“有人認為,軍中的官吏雖然有功勞和才能,但德行不足以勝任郡國的選拔,就像古人說的‘可以和他一起遵循正道,卻不可以和他一起權衡變通’。管仲說過:‘讓賢能的人憑借才能獲得俸祿,君主就會受到尊崇;讓戰士憑借戰功獲得賞賜,士兵就會不懼死亡。在國家中實行這兩條,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從未聽說過無能的人和不作戰的人,都能接受俸祿和賞賜,卻還能立功興國的。所以英明的君主不會任用沒有功勞的臣子,不會獎賞不作戰的士兵;國家太平的時候崇尚德行,有戰事的時候獎賞功勞。那些議論的人,就像是從竹管裡看老虎,見識太淺薄了!”)

建安八年秋七月,曹操又下達了一道命令:“自天下大亂以來,已經過去了十五年。年輕的一代從未見過仁義禮讓的風氣,對此我深感痛心。現在我命令各郡國要重視文化教育,人口滿五百戶的縣要設置學校,選拔當地的優秀人才進行教育培養。希望先代聖賢的思想和學說不會荒廢,從而對天下有所裨益。”

八月,曹操決定征討劉表,他率領軍隊進駐西平。就在曹操離開鄴城向南進軍的時候,袁譚和袁尚為了爭奪冀州,展開了激烈的爭鬥。袁譚不敵袁尚,被打得節節敗退,最後隻能逃往平原,據城自保。袁尚乘勝追擊,對平原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袁譚走投無路,隻好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曹操的將領們對此都心存疑慮,不知是否該答應袁譚的請求。關鍵時刻,荀攸站出來勸說曹操答應袁譚,據《魏書》記載,曹操說:“我攻打呂布的時候,劉表沒有趁機侵擾;官渡之戰時,他也沒有救援袁紹,他就是個隻求自保的人,我們可以以後再對付他。袁譚和袁尚狡猾多端,我們應該趁著他們內亂的機會出擊。就算袁譚心懷狡詐,不會一直乖乖聽話,但隻要我們能打敗袁尚,占領他的部分土地,對我們也是大有好處的。”於是曹操便答應了袁譚的請求。)曹操聽了荀攸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便率領軍隊返回。

這年冬十月,曹操的軍隊抵達黎陽。為了進一步鞏固與袁譚的聯盟關係,曹操還為兒子曹整和袁譚的女兒定下了婚約。臣鬆之考證:從袁紹去世到此時,僅僅過了五個月多一點。袁譚雖然過繼給了他的伯父,但也不應該在袁紹去世還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舉行這樣的喜事,這實在是違背了禮製。曹操或許是出於權宜之計,才與袁譚約定此事;如今說結婚,未必就是在這一年舉行婚禮。)

袁尚聽說曹操的軍隊向北返回,擔心曹操會趁機攻打鄴城,於是便放棄了對平原的圍攻,撤回鄴城。此時,東平的呂曠、呂翔背叛了袁尚,他們率領部眾屯駐在陽平,隨後向曹操投降。曹操為了嘉獎他們,封二人為列侯。《魏書》記載,袁譚的圍困解除後,他私下將將軍的印綬送給呂曠。呂曠接受印綬後,將此事告知曹操。曹操說:“我就知道袁譚會耍些小手段。他是想讓我去攻打袁尚,這樣他就能趁機搶奪百姓、聚集兵力。等袁尚被打敗,他就可以壯大自己,再來趁我疲憊的時候攻打我。但他沒想到,等袁尚被打敗,我的勢力更強大了,他又能趁我什麼‘疲憊’呢?”)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無限穿梭之誤拿了團寵劇本 請陰命,鎮百鬼 凶冥空間:從雨夜殺人魔開始 大明:我崇禎,左手槍右手炮 晉柱 我是你閨蜜,不是你老婆啊! 誅邪係統,廢柴殺怪爆神裝 拳火巷 被黑道千金霸淩,我京少身份曝光 四合院:他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