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職場通常有個特點,就是短視,在很多行業都是這樣,賺一波錢就走,攻不下的難題,換個項目繼續,一個行業做幾年,做個假,混過去,升官發財最重要。
這個現象宏觀來看是康波周期決定的。
康波周期,也稱經濟周期,60年一輪,分複蘇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
隻有真正扛過周期的企業才會有危機感,知道大麵積倒閉的可怕,那時沒有公司請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情況。
越是高位沒有技術的管理者,越是找不到工作。所以為了扛大周期,很多企業都會有很多應對方案,就是實事求是,做好資本積累。不會盲目擴張和一窩蜂上。
隻能說太年輕。
我們現在基本處於衰退期,還沒到蕭條期。
發現做什麼都不賺錢,這就是表現。
以前來錢太快,以為一個好項目就可以拉動投資,一本萬利。
所以對員工也不太重視,都是隨便處置。
一旦到了衰退期,所有企業的日子就很難,員工也開始為自己的前途做考慮,很多開始脫虛向實,不再跟領導打醬油,開始準備過冬。
所以人越來越不好忽悠,開始動真格的。
周期就像一年四季一樣,如此往複。
很多企業開始倒閉,很多人開始分層,馬屁精淪為老鼠,精英淪為勞動力,隻有知道積累和前期學習的人才會成為香餑餑。
能力不一定是從事這項工作的能力,而是綜合素質,因為將來換工作的機會和要求越來越多,一個人不可能在一個位置上乾一輩子,所以有一項技能會很重要。
我一直都是認為能力重於人力,所以一直都不會太重視人脈,反倒有很多時間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英語,寫作,拍視頻,講段子,遊戲,編程等,目的就是找一個在困難時期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所以很多時候就有一些領導和同事給我提供工作機會。
我每次都考慮很久,但一直沒有動。我是在考慮這項工作對技能的要求,所以繼續努力發展技能,在特殊情況下就可以轉行。但不是現在,紅利要吃到儘為止。
其實人脈會隨著能力提高而提高,就是確實有一個崗位,例如英語培訓,或者編程指導,設計,確實沒有人了,到那時就是誰行誰上。人脈自然就有了。
我一直都是這個態度,讓彆人先上,搞不定了,我再考慮出手,畢竟明眼人都知道行不行,所以也不著急。
不然後麵人又該說簡單靠運氣了。
咱是個不靠運氣的人,所以你們先走。
說到康德周期,其實有句話講,人生發財靠康德,意思是,趨勢的重要性,周期的重要性。
大周期下有小周期,所以大周期決定發財機會,小周期決定升遷機會。
任何領導,工作重要性,都符合周期理論,發展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如此往複。
哈哈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