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標是怎麼中標,就是有內部人,可以看到人家的出價,和條件,然後降低一點自己的價格,把自己說的再好一點,實際中標後都不一定兌現
競標的核心原則應該是公平、公開和透明,但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正當手段,比如內部人員泄露信息、圍標多家公司串通投標)、低價競標後偷工減料等。
1.正常競標流程
在一個正規的招標過程中,通常會有以下步驟:
1.發布招標公告:招標方提出項目需求、預算、技術標準等,向市場公開。
2.投標人準備標書:競標公司根據要求提交報價、方案、資質證明等。
3.開標與評審:在規定時間內開標,評標委員會根據價格、技術、資質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分。
4.公布中標結果:選擇最優方案並公告結果。
5.簽訂合同:中標方與招標方簽訂合同,履行項目。
2.如何中標?正當手段)
?合理定價: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報價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
?方案優化: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方案,展現自己的競爭力。
?過硬資質:擁有強大的行業經驗、成功案例、團隊能力等。
?公關能力:良好的客戶關係、信譽度、品牌效應等都可能成為加分項。
3.內部操作如何影響中標?灰色地帶)
在某些情況下,內部人員可能會泄露關鍵信息,使某些投標人獲得優勢:
?知道競爭對手報價:投標人可以稍微降低自己的價格,確保最低價中標。
?定製招標文件:某些投標方可能會提前影響招標標準,使其對自己有利,而對其他競爭者不利。
?評標舞弊:評標人員可能會給特定投標人更高評分,即使他們的方案並非最優。
?先低價中標,再提高成本:有的公司先以極低價格拿下項目,然後通過修改合同、追加預算、偷工減料等方式彌補損失。
4.低價中標後的風險
低價中標雖然能贏得合同,但也帶來風險:
?質量問題:如果中標價過低,可能無法保證質量,導致項目失敗或返工。
?利潤壓縮:低價可能導致企業利潤過低,甚至虧損。
?信用受損:如果投標時誇大承諾但無法兌現,長期來看會影響公司信譽,導致未來競標受阻。
5.結論
競標的本質是資源配置,最理想的情況是找到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供應商。但現實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利益驅動等原因,確實存在內部操作、低價惡性競爭等問題。企業在參與競標時,既要具備競爭力,也要警惕潛在的風險和行業規則。
用博弈論分析競標過程,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其中多個投標人競標者)在不完全掌握對方信息的情況下進行策略選擇,目標是最大化自身收益即中標並獲得利潤)。如果存在內部信息泄露,博弈結構會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失去公平競爭,形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
1.正常競標:公開競爭的博弈
在理想情況下,競標是一個典型的“第一次價格密封拍賣”firstpriceseaedbidauction)博弈。
(1)競標的基本結構
?玩家參與者):多個競標公司a、b、c…)
?策略strategy):每個公司提交自己的投標價格和技術方案
?收益payoff):如果中標,得到利潤合同金額成本);如果落標,收益為0
?規則rues):通常最低符合要求的報價中標,或者綜合評分最高者中標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公司都必須估計競爭對手的報價,並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儘量壓低價格,提高競爭力。這個過程類似於“逆向拍賣”,即競標者出價越低,越可能中標,但如果價格太低,可能導致虧損或難以履約。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最優策略通常是:
?選擇一個略低於競爭對手但仍能保證盈利的報價
?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技術方案,提高評分優勢):在所有參與者都理性決策的情況下,最終的競標結果會趨向一個穩定的最優解,即沒有人有動力單方麵改變策略。
2.內部信息泄露:破壞公平競爭的博弈
當有內部人員泄露競標信息如競爭對手的報價、條件),遊戲結構會發生變化,形成不完全信息博弈,並可能導致市場失衡。
(1)受益者的最優策略擁有內部信息的一方)
假設某個投標公司a得到了競爭對手b、c的報價,那麼a可以采取以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