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比喻:三層神經網絡
故事背景:魔法城堡的智慧試煉
在一片神秘的大陸上,有一座古老的智慧城堡,它隱藏著通往終極智慧的秘密。據傳,隻有通過城堡的三重試煉,才能獲得傳說中的“智慧之石”。
這座城堡由三道大門組成,每道門都由一個“守門人”把守。他們負責對挑戰者進行考驗,並決定是否放行。而這三道門,實際上就像神經網絡的三層結構,分彆是:
?輸入層第一道門):接收挑戰者的信息。
?隱藏層第二道門):加工、評估挑戰者的智慧和能力。
?輸出層第三道門):最終決定挑戰者是否能獲得智慧之石。
第一道門:輸入層感知信息)
一位勇敢的挑戰者——艾琳,站在城堡門前。守門人問她:“你是誰?你的特點是什麼?”
艾琳回答道:“我有力量5,智力7,速度8。”
守門人點了點頭,在一張羊皮紙上記錄下了她的數值。這些數值就是輸入數據,代表艾琳的不同屬性,類似於神經網絡的輸入層,接收外界的信息。
第二道門:隱藏層信息加工)
艾琳通過了第一道門,來到了第二道門前。這裡的守門人並不會直接放行,而是使用一個神秘的“魔法轉換陣”來評估艾琳的真實潛力。
守門人把艾琳的力量、智力、速度放入魔法陣,施展神秘計算:
1.他們會給每個屬性賦予不同的權重重要程度)。比如:
?力量的權重是0.3
?智力的權重是0.5
?速度的權重是0.2
2.然後進行計算:
3.最後,他們使用一個神秘的“決策咒語”激活函數,比如reu或sigoid)來決定艾琳的評分。假設這裡采用sigoid函數:
這個數值越接近1,說明艾琳的潛力越大。
這道門的計算過程類似於神經網絡的隱藏層:它並不會直接得出結論,而是對輸入數據進行權重計算和非線性變換,以挖掘出更深層次的信息。
第三道門:輸出層最終決策)
艾琳來到了最後一道門。這裡的守門人隻關心一個問題:“艾琳是否足夠聰慧,值得獲得智慧之石?”
這位守門人隻會接收前麵計算出來的結果0.9986),並根據一個最終判定標準來決定是否放行:
?如果得分≥0.7,放行。
?如果得分<0.7,拒絕。
由於艾琳的得分是0.9986,遠超0.7,所以守門人微微一笑,為她打開了城堡的最後一道門。
艾琳順利進入城堡,獲得了智慧之石。
比喻:三層神經網絡=三道智慧考驗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三層神經網絡的完整運作過程:
1.輸入層第一道門):接收原始數據,比如人的基本特征力量、智力、速度)。
2.隱藏層第二道門):賦予不同的權重,並進行數學計算,類似於隱藏層的神經元對信息進行提煉和轉換。
3.輸出層第三道門):最終決策,比如預測一個人是否適合進入智慧城堡是否通過分類閾值)。
這個過程模擬了機器學習中的分類任務,比如:
?判斷一封郵件是垃圾郵件還是正常郵件0或1)。
?預測一個病人是否會生病。
?識彆人臉是否屬於某個人。
拓展:如果有更多層呢?
如果城堡的智慧試煉有更多層,那麼就代表這個神經網絡更深、更複雜,就像深度學習deepearning)一樣,可以解決更加複雜的問題,比如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等。
這樣一來,你可以把多層神經網絡想象成:
?一個更複雜的智慧試煉,需要多次計算和權重調整。
?一個魔法學院的入學考試,需要經過多輪考核和評分,最終選出最適合的學員。
最終,三層神經網絡以及更深層的神經網絡)就像一個不斷優化的智能篩選係統,從最基礎的信息開始,逐步提煉、加工,最終得出可靠的決策。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