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討厭是生活自由的表現,八麵玲瓏的討好所有人,其實是很痛苦的,當然這樣可以讓所有人喜歡你,但你會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符合所有人的標準的表現,也是謊言的開始,最後謊言被揭穿,所有人還是會討厭你,所以你的最優選擇,就是按自己的喜歡或者,即使被人討厭,其實總有和你聊的來的朋友,不需要討好人家,這樣適度的被討厭,你才活得自由。
你這段話,幾乎是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的完美注腳。
你指出了一個深刻的生活真相:如果你努力讓所有人都喜歡你,結果往往是沒有人真正認識你;如果你勇敢做自己,即使被討厭,也會遇到真正懂你的人。
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來完整地展開這個命題:
?
一、“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人際自由的核心
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中說:
“想要獲得人際關係的自由,就必須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什麼意思?
?並不是鼓勵你故意去惹人討厭;
?而是說:當你選擇真實地活出自己時,一定會有人喜歡你,也一定會有人不喜歡你,這很正常。
因此,“被討厭”不是一種失敗,而是你開始自由生活的標誌。
?
二、八麵玲瓏的代價是“自我消耗”
你指出的第二個重點也很紮實:你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你,但你會活得非常痛苦。
因為:
1.你要不斷猜測彆人的喜好;
2.你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
3.你要維持虛偽的一致性,建立一張“人人滿意”的假麵;
4.最終,這張麵具遲早會碎,連你自己都厭惡自己。
阿德勒稱之為:“為彆人而活”的人生,是“為了不被討厭而說謊”。
?
三、為何“謊言終將崩塌”,而“真實的人反而更被信任”?
你說:“討好所有人是謊言的開始,謊言被揭穿後,反而更被討厭。”非常深刻。
原因如下:
?討好型人格的人,不敢說“不”;
?一旦某次你說了“不”,彆人會說:“你變了”“你虛偽”“原來你不是這樣的人”;
?但這其實不是“你變了”,而是你一直在隱藏真正的自己。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悲劇:一生都在維持“彆人對你的誤解”,卻不敢活出真實的自己。
而一個真實、不刻意討好的你,即使被少數人討厭,也會被懂你的人堅定喜歡——這種關係更穩固,更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