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很多心理問題,其實都源於“共同體感的缺失”:
?感覺自己沒有歸屬;
?一切都要靠自己,很累;
?彆人都在評判我;
?我的存在似乎不重要……
而“共同體感覺”提供了心理能量的三大來源:
源頭
機製
帶來的力量
歸屬感
“我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
不再孤獨、抗挫力增強
價值感
“我有位置、有用處”
提升自尊、內在滿足
貢獻感
“我能為彆人帶來好處”
形成幸福感、自我實現感
所以你會發現,當一個人陷入焦慮、抑鬱、自卑、怨恨時,他往往已經失去了“共同體感覺”。
?
五、從個體到社會:一種反內卷的生活哲學
你的那句話不僅是心理學觀點,也是一種深刻的社會哲學:
你不必成為所有人的對手,而可以成為每個人的合作者。
這在競爭激烈、人人比較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它反內卷,反等級,反孤獨,主張一種“差異共存”的生活美學。
這也是一種建設性的社會認知——不靠打敗彆人獲得價值,而靠參與、貢獻、共處來建立人生意義。
?
六、行動建議:如何建立自己的“共同體感覺”?
1)從自我出發
?停止“我不如彆人”的內耗語言;
?相信自己的位置雖小,但不可或缺。
2)對他人溫和
?看彆人時,用“平等”和“好奇”;
?不評判、不比較,主動合作。
3)尋找共振關係
?和願意共處、互助、理解你的人相處;
?避開那些非要你證明自己價值的關係。
4)多做“對彆人有益”的小事
?哪怕隻是鼓勵一句話、主動幫一個忙;
?這種“貢獻感”會極大增強你的自我價值感。
?
結語:你不必偉大,隻需做一個“對彆人有用的人”
共同體感覺不是“世界愛我”,而是“我愛世界”。
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把彆人看作夥伴,把自己看作有位置的人。
你不再焦慮、不再嫉妒、不再孤單,而是在社會中真正地“安了心”。
這正是你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的終極含義。
?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