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就直接擱置!”古長春聽完,幾乎是不假思索地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語氣帶著幾分基於政策把握的底氣,“這種事情,在省裡鬨得再大,最高也隻能捅到您這裡為止。
他們難道還敢繼續往中央發?那不是自己往槍口上撞嗎?
現在中央三令五申,強調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基本國策。
誰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提什麼‘挖社會主義牆角’,那本質上就是在反對改革開放,是在開曆史的倒車!
到時候,即便咱們不動手,上麵為了維護改革大局,也絕不會輕饒了這些帶頭鬨事的人!”
他身為省國資委的一把手,對中央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遠比地方上的其他機構領導要深刻和敏銳得多。
也正是因為有這份底氣,他之前才敢力主拿出省城三家經營困難的老牌國企進行轉售試點。
甚至後來在私下裡....
他也默許,甚至推動了國資局將那個名存實亡的“自行車二廠”生產牌照賣給顧方遠。
因為他清楚,這是符合改革方向的探索。
若是倒退五年,回到1979年以前那個氛圍下....
他乾的這些事,隨便拎出一件來,都足夠被扣上大帽子,甚至可能有更嚴重的後果。
但如今改革開放已經徹底落實,那就要跟著黨走才是正確道路。
古天明自然明白,大兒子這番話背後的邏輯和基於政策層麵的自信。
他疲憊地擺了擺手,打斷了兒子的話。
聲音帶著一種更深層次的憂慮:
“這件事,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性質更複雜。最近這幾年,私人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爆發式增長,活力是有了,但也帶來了一係列新問題。
那些私人企業不僅是在終端市場搶占國有企業的銷售份額,更關鍵的是,在上遊的原材料爭奪上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出價更高,條件更靈活,很多國有廠子根本爭不過。”
他用力吸了一口煙,仿佛要將滿腔的愁緒都吸入肺中:“買賣國有企業,資產轉讓,這還是擺在明麵上,大家都能看得見、能討論能監管的事情。
更棘手的是那些水麵下的問題!很多私人企業為了快速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除了爭市場、搶原料,甚至不惜花費重金,明目張膽地挖國企單位的技術骨乾和管理人才!
導致很多國企關鍵崗位空缺,技術流失,甚至連正常的科研和生產秩序都受到了嚴重衝擊,有些項目都快進行不下去了!”
古天明將煙頭狠狠摁滅在早已不堪重負的煙灰缸裡。
抬起頭,眼中布滿了血絲,語氣沉重而無奈:“我身為省長,封疆大吏,守土有責。
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釋放經濟活力,又要確保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能夠穩定運行,不能出大亂子。
現在這個問題就擺在這裡,我必須想辦法找到一個平衡點,找到一個解決之道。
否則,長此以往,必定會生出更大的亂子,影響到全省的發展大局。我現在……就是頭疼在這裡,進退兩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