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我們領導彙報您已經安頓好的消息,請示一下會麵時間。
一旦時間確定下來,我直接打二號院正房那部電話通知您,您看如何?”
剛才參觀正房時,顧方遠確實注意到了那部放在八仙桌上的、老式的黑色轉盤電話機。
電視台為了方便聯係駐留在這些四合院裡的重要客人,配備電話是基本操作。
“行!那就聽你安排!”顧方遠爽快地應承下來,表示理解。
見餘淑儀交代完事情,似乎準備告辭離開,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麼.....
急忙上前半步,開口詢問道:
“對了,餘記者,順便再問你件事。北京這邊,現在方便買車嗎?”
“車?”餘淑儀聞言愣了一下,第一反應是自行車,畢竟這才是當下最普及的交通工具。
但她很快反應過來,以顧方遠的身家和企業的規模,怎麼可能隻是為了買幾輛自行車代步。
她眨了眨眼睛,帶著一絲不確定反問道:“你是指……汽車?”
她的語氣裡帶著明顯的驚訝。
在她看來,最關鍵的是,顧方遠此次來北京的主要目的是投放電視廣告,並未提及要長期逗留或者在北京開設分公司。
他們這麼多人,應該也不會隻買一輛車。
如果隻是短期停留,購買汽車,無疑是一筆相當巨大的、而且顯得有些浪費的開銷。
這個時期,一輛汽車的價值,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如果顧方遠能聽見她此刻的心聲,大概隻會微微一笑,感歎一句“階級不同,價值觀果然不同”。
他深知在商業領域,有些投入不能單純用短期實用主義來衡量。
這讓他想起了後世.....
也就是90年代浙商圈子裡非常流行的一句生意經:“哪怕我的企業隻值50萬,那也必須買一輛100萬的汽車充麵子。”
當時很多外地人無法理解,甚至嘲諷這些浙商是“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麵子活受罪。
但實際上,隻有真正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到。
在那個特定的商業發展階段和環境下,“麵子”往往就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和信用背書。
一輛豪車所帶來的氣場、信任感和實力展示,在很多商業談判和合作中,其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了車子本身的價格。
這絕非簡單的“李子”實際利益)所能衡量的。
顧方遠此刻考慮在北京購車,除了實際出行需求外,也未嘗沒有這方麵的深遠考量。
因為九十年代交通還稱不上什麼便利,特彆跨省生意,彆人也不可能次次都去彆人工廠視察。
但你開著一輛百萬豪車去跟彆人談生意,至少可以證明你的資產高於100萬,彆人隻要跟你的交易額控製在100萬以內,就不會擔心你付不起賬。
相反,如果你騎一輛自行車去和彆人談生意,估計連大門都未必能進去。
“沒錯!”顧方遠點點頭,雙手習慣性地插在大衣口袋裡,身體微微前傾,顯得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