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陰差陽錯,被迫放棄了傳統廣告形式,轉而采用植入式,反而歪打正著,繞開了一些程序上的障礙。
現在央視出麵搞定後續申報,這不得不說是某種程度上的因禍得福,誤打誤撞。
不管過程如何曲折,最終的結局是好的,甚至超出了部分預期!
顧方遠心中一塊大石徹底落地,感到一陣輕鬆。
當他帶著顧大壯等人離開央視那棟氣派的大樓時,外麵早已是華燈初上,夜幕籠罩了北京城。
寒風依舊凜冽,但顧方遠的心情卻頗為舒暢。
他索性大手一揮,帶著一行人直奔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鴨店,要好好犒勞一下大家,也品嘗一下這聞名遐邇的北京味道。
在全聚德古色古香的店裡。
看著師傅現場片鴨,那刀工精準,片出的鴨皮薄如蟬翼,色澤棗紅油亮。
顧方遠學著當地人的樣子,用薄薄的荷葉餅卷上幾片酥脆的鴨皮、帶著些許脂肪的鴨肉,配上清爽的黃瓜條、蔥絲,再蘸上甜麵醬。
一口咬下去。
鴨皮的酥脆、鴨肉的嫩滑、麵餅的柔韌、醬料的甜鹹以及配菜的清香。
在口中層次分明地融合,帶來一種極大的滿足感。
他不禁想起了南江市本地有名的紅皮鴨子。
雖然同屬烤鴨大類,但做法和風味截然不同。
南江的紅皮鴨子烤製後,會再經過一道秘製的鹵汁浸泡工序,使得鴨肉更加軟嫩入味,帶著一種獨特的香甜氣息。
皮雖不如北京烤鴨酥脆,卻彆有一番風味。
兩者工藝相似,卻走出了不同的道路,造就了迥異的口感,實在難分高下。
隻能說各有千秋,代表了南北兩地不同的飲食文化和智慧。
酒足飯飽之後,興致未減的顧方遠又帶著眾人溜達到了東華門夜市。
這個時期的東華門夜市,還處於一種自發形成的狀態。
就在故宮筒子河外側、東華門附近的路邊。
因為沒有官方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攤位顯得有些散亂隨意,沿著馬路牙子一字排開。
由於缺乏路燈照明,隻有各個攤點上懸掛的昏黃燈泡和滋滋作響的瓦斯燈提供光源。
整個夜市甚至顯得有些昏暗。
人影在光影中晃動,彆有一番市井風情。
雖然條件差了點,但這裡的熱鬨程度和煙火氣息,卻絲毫不輸給後世那些管理規範的現代化夜市。
空氣中混雜著各種小吃的香味——鹵煮火燒的濃鬱、爆肚的脆嫩、豆汁焦圈的獨特、冰糖葫蘆的晶瑩……
攤主們熱情的吆喝聲、食客們的談笑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活力。
除了琳琅滿目的小吃夜宵。
還有賣應季蔬菜瓜果的,賣襪子、手套、頭繩等日用小百貨的。
以及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用竹圈套泥人或瓷娃娃的傳統娛樂攤子。
顧方遠一行人,每人拿著報紙包著的一小包瓜子,融入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著這八十年代北京城特有的、質樸而鮮活的夜生活。
仿佛一天的疲憊和緊張都在這一刻被這濃濃的煙火氣所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