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三十,夜晚。
北京城沉浸在一片辭舊迎新的喜慶氛圍中。
鞭炮聲此起彼伏。
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和家家戶戶飄出的年夜飯香氣。
大多數商鋪早已關門歇業,回家團圓。
然而,前門附近的全聚德烤鴨店卻有些不同。
原本應該漆黑一片的老樓區域確實已經熄燈閉店,但與老樓相連、不久前剛竣工投入使用的氣派新樓,此刻卻依舊燈火通明。
尤其是三樓那間視野最好、麵積最大的包廂。
巨大的玻璃窗內人影綽綽,談笑風生隱約可聞。
沒錯,此刻聚集在這間包廂裡的,正是過年期間選擇逗留北京、未能返回江南省的顧方遠一行人。
偌大的圓桌上擺滿了全聚德的招牌菜。
正中自然是幾隻油光鋥亮、剛剛片好的烤鴨,周圍環繞著各種精美炒菜和涼碟,杯盤交錯,氣氛熱烈。
不過今天,除了顧方遠和他的核心隨從之外,席間還多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黃小山。
這位正是之前葉皓介紹、幫顧方遠順利提到那幾輛奔馳車的“貴人”。
兩人自從上次在華僑旅遊僑彙服務公司結識後,發現彼此脾氣相投,頗有幾分“臭味相投”的意味,關係迅速升溫。
這半個月來,隻要得空,兩人便會湊在一起,不是喝酒暢談,就是由黃小山領著顧方遠領略北京城那些不為人知的“地道”去處。
當然,這其中有顧方遠刻意維護人脈、拓展京城圈子的考量,但更多的,是黃小山這個人本身確實對顧方遠的胃口。
黃小山早年大部分時間跟隨家人在國外生活,見識廣博,思維活躍,眼界遠超國內同齡人。
即便顧方遠偶爾在交談中不小心帶出一些超越這個時代認知的話題或觀點,黃小山往往也能接上幾句。
甚至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讓顧方遠頗有遇到知音的感覺,交談起來十分暢快。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包廂裡暖意融融。
黃小山端著斟滿茅台的白瓷酒杯,用酒杯輕輕碰了一下顧方遠的手臂。
帶著幾分酒意和慣有的豪爽說道:
“老顧,不是我說,這全聚德雖說名氣大,但跟國外一些地方比,這環境和排場還是差了點兒意思。”
他揚了揚下巴,眼神中帶著幾分見過世麵的傲然,
“等以後有機會,你真得跟我去一趟美國,我帶你去紐約或者舊金山的唐人街,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國宴’水準!那才叫一個地道,一個排場!”
顧方遠聞言,轉過身來,臉上帶著了然的笑意。
他知道黃小山這話並非吹噓。
在改革開放之前,國內很多身懷絕技的禦廚後人或者名廚,麵臨的選擇並不多:
要麼是在各大國營飯店裡拿著固定工資,受限於物資匱乏,很多精湛廚藝難以施展甚至漸漸失傳;
要麼就是想辦法遠渡重洋,在海外華人聚集的唐人街開餐館謀生。
喜歡1980紅頂商人請大家收藏:()1980紅頂商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