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橋”控製中心內,短暫的歡呼早已被沉重的寂靜所取代。成功的喜悅如同被刺破的氣球,迅速乾癟,隻剩下冰冷的現實:他們確實乾擾了敵人的信號,但也招致了凶猛的反擊,並且讓至關重要的盟友——星球意識——受到了傷害。
伊娃在短暫的昏迷後蘇醒過來,臉色依舊蒼白,精神萎靡,仿佛大病初愈。她描述那股反衝而來的力量並非純粹的能量衝擊,更像是一種充滿了惡毒意誌aiciousi)的精神尖刺,直接作用於星球意識的“感知”層麵,引發了劇烈的痛苦和短暫的混亂。
全球能量監測圖上,那幾個主要節點的閃爍雖然已經平複,但亮度明顯比之前黯淡了一些,能量流動也顯得有些滯澀。仿佛一個健康的身體被狠狠捶了一拳,雖然骨骼未斷,但內裡已然受了暗傷。
“立刻評估星球意識狀態和能量網絡損傷程度!”科爾的聲音壓抑著焦慮,“醫療組,全力救治伊娃,檢查所有與‘星橋’連接過的人員是否有類似後遺症!”
命令被迅速執行。莉莉和邁克團隊開始全力分析剛才記錄下的那瞬間的反衝能量數據,試圖理解其性質。工程團隊則緊急檢查“星橋”的受損情況,評估修複可能。
初步報告很快彙總過來:
1.星球意識:受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層麵衝擊psychicipact),表現為能量流動效率下降約8,與外圍生態的共鳴反饋變得略微遲緩。其核心意識未受重創,但需要時間恢複。它傳遞來的意念中,痛苦已然減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警惕和憤怒,以及對“星語者”的擔憂。
2.“星橋”裝置:核心水晶陣列出現多處微觀裂紋,能量傳導效率下降15,需要更換部分關鍵部件。短期內無法再進行高強度操作。
3.人員:除了伊娃,另有三位感應較弱的科研人員也出現了輕微頭痛和惡心症狀,但無永久性損傷。
4.“低語者”:其信號完全消失,冰巨星方向一片死寂。但那聲憤怒的“咆哮”足以證明,它們絕非善罷甘休之輩。
代價是慘重的,但並非沒有價值。
“我們證明了它們並非不可對抗。”科爾在緊急會議上總結,努力提振士氣,“它們的信號可以被乾擾,它們也會因為計劃被打斷而憤怒。這說明,它們有弱點,並非全知全能。”
“更重要的是,”莉莉補充道,她調出了那瞬間乾擾成功的能量波形圖,“我們記錄了‘雜音尖釘’生效的完整數據。雖然對方立刻切斷了信號並反擊,但這短短一瞬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無比寶貴的實戰數據!我們找到了它們信號結構的薄弱點,驗證了熵穩定算法和星球意識能量作為載體的有效性!”
這確實是黑暗中唯一的好消息。一次成功的乾擾,哪怕隻有一瞬,其價值也遠超無數次模擬推演。
“但它們下一次的信號,肯定會調整模式,或者伴隨更猛烈的攻擊。”邁克擔憂地說,“我們不可能每次都靠‘星橋’硬抗,星球意識也承受不起第二次這樣的反衝。”
“所以,‘雜音尖釘’必須升級,我們的防禦也必須多樣化。”科爾目光掃過眾人,“莉莉,邁克,基於這次獲取的數據,立刻開始設計‘雜音尖釘2.0’,要能適應對方可能采取的頻率變化,並且尋求減少對星球意識依賴和傷害的方法。”
“伊娃,你需要好好休息,但一旦恢複,我們需要你嘗試與星球意識溝通,看是否能建立一種更溫和、更持久的屏障或過濾機製,而不是每次都等對方信號來了再被動乾擾。”
“傑克,托尼,軌道防禦不能隻依賴‘幻影係統’。我需要你們拿出一個方案,利用‘堡壘號’和‘探針號’的火力,在必要時,能夠對可能出現的、更具實體性的威脅進行攔截和威懾,哪怕隻是拖延時間。”
“所有人,從今天起,‘新芽市’的生存優先級再次調整。所有資源向防禦、科研和與星球意識的協同防禦傾斜。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會議結束後,“新芽市”如同一個被驚醒的蜂巢,雖然內部受了些震蕩,但卻以更高的效率運轉起來。悲傷和恐懼被轉化為了緊迫的行動力。
莉莉和邁克團隊徹夜不眠,分析著那寶貴的數據碎片,超級計算機全力運行,模擬著成千上萬種頻率變體和乾擾模式。
伊娃在休息一天後,不顧身體尚未完全恢複,再次來到“新生之地”邊緣。她沒有嘗試深度連接,隻是靜靜地坐在地上,將手掌貼附在地麵,傳遞著撫慰、歉意以及關於建立“過濾網”的構想。她能感覺到腳下大地傳來的回應,那是一種帶著傷痛卻依舊堅韌的意誌,表示願意嘗試。
傑克和托尼則開始搗鼓“堡壘號”上那些原本用於艦船對戰的重型武器,嘗試將它們改裝為可以用於行星軌道防禦的固定或機動炮台,甚至提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將一部分“共鳴信標”技術微型化,製成特殊的“乾擾導彈”,在關鍵時刻發射到特定空域,製造大範圍的頻率混亂地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日子在高度緊張和忙碌中度過。深空監測屏上,冰巨星方向依舊死寂,但這死寂卻比任何活躍的信號更令人不安。那沉默的背後,仿佛正在醞釀著更大的風暴。
一周後,風暴的前兆終於出現。
但並非來自冰巨星。
這天清晨,負責監測星係內引力場和空間異常的後勤官發出了警報。
“指揮官!檢測到多個微弱的空間扭曲信號!不在冰巨星方向!來源分散,位於柯伊伯帶內部多個不同的小行星群附近!”
所有人瞬間緊張起來。難道“低語者”不止一個?還是它們有彆的飛船從不同方向潛入?
“信號強度極低,若非我們調整了監測敏感度根本發現不了。它們……它們沒有移動,隻是在那裡……布置著什麼?”操作員的聲音充滿困惑。
“能放大圖像嗎?”科爾立刻問。
“距離太遠,小行星帶環境複雜,光學觀測困難……等等!‘探針號’上的高精度引力透鏡陣列捕捉到了一些東西!”
圖像經過複雜算法增強後呈現在主屏幕上。隻見在幾顆不同的小行星陰影麵或冰層裂縫中,隱約可見一些微小的、與那巨大生物構造物材質相似的暗綠色附著物。它們不像飛船,更像是一種……孢子或者感應器節點?
它們極其隱蔽,幾乎與環境融為一體,並且沒有任何能量信號發出,隻是極其輕微地扭曲著周圍的空間,仿佛在休眠,又仿佛在……等待。
“它們……它們在我們星係內部布下了眼睛!”莉莉失聲道。
這不是直接的攻擊,而是一種更陰險的滲透和監控!對方在被乾擾後,改變了策略,不再僅僅從遠方發射信號,而是開始悄無聲息地潛入他們的家園,布下了監視網絡!
“立刻計算所有異常信號的位置!評估其監控範圍!”科爾感到一股寒意從脊椎升起。
計算結果令人心驚:這些分散的“孢子節點”所處的位置極為刁鑽,其理論監控範圍如果疊加起來,幾乎能覆蓋整個新希望apha星係的內層空間,包括行星軌道!它們就像一張悄然張開的、無形的監視網。
“它們是在定位我們!或者在為下一次、更精準的攻擊做準備!”邁克臉色難看。
必須清除這些眼睛!
但怎麼清除?派遣“迅影號”一一摧毀?且不說“迅影號”能否在複雜的柯伊伯帶安全航行並準確找到所有節點,一旦開火,無疑會立刻暴露自身,甚至可能觸發這些節點未知的反擊或自毀機製。
“不能硬來。”科爾否決了武力清除的方案,“既然它們現在處於休眠或低功耗狀態,我們或許可以……屏蔽它們。”
一個新的計劃迅速形成:利用“堡壘號”和“探針號”,悄然移動到幾個關鍵節點密集區,發射一種特製的、能夠吸收和散射特定空間扭曲信號的隱形能量場,如同在這些“眼睛”前麵蒙上一層“黑布”,阻斷其信號回傳通道,讓“低語者”變成瞎子,至少是部分瞎子。
同時,加快“雜音尖釘2.0”和軌道防禦體係的建設。
反擊的漣漪已經蕩開,敵人狡猾而耐心的回應也隨之而來。這場無聲的戰爭,瞬間從遙遠的深空,蔓延到了他們的家門口。戰爭的形態,已經從頻率乾擾,升級到了全方位的偵察與反偵察、滲透與反滲透。
“新芽市”的星空,不再隻是希望與美景,更布滿了看不見的硝煙與危機。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喜歡千層浪請大家收藏:()千層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