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要問清能通行多大的船。
“好的。”
一周後,星期二的中午12點,東寶船運發布“停盤“公告:
公司自1986年至1988年經營成效顯著,1988年利潤達151.2億美元。
預經董事會決議,擬派發280億美元,即2184億現金紅利回饋股東
每股預分紅218.4元。
具體方案將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同時為增強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吸引更多投資者,經公司管理層研究決定,將進行拆股操作,拆股比例為110。
即每1股現有股票將拆分為10股。
拆股後,總股本為100億股。
本次拆股後,公司的總市值不變,但每股價格將相應降低,這將使更多投資者有機會參與到公司的發展中來。
股權登記日為1989年1月24日,請各位股東密切關注公司後續公告具體細節不要介意)。
截至1988年,公司運力達4000萬噸。隨新船交付與航線優化,1989年運力預計突破5000萬噸,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公司以1億噸為一個小目標。
東寶航運將持續聚焦戰略布局,以穩健業績回報投資者與合作夥伴。
公告一發布,整個香港都轟動了。
特彆是在交易所的股民們議論紛紛:
“天啊,昨天1820一股,我都買不起了。”
“開盤肯定暴漲,不上2000,我把頭砍了。”
“彆說2000了,按20倍市盈率計算,合理價格是2458。”
香港人曆來有炒股的習慣。
大部分人都熟悉其中的門道。
“年底噸位可以突破5000萬噸。”
“相當於規模增長20。”
利潤至少再增長20。”
“今年必上3000。”
“他們三年內突破8000萬噸,我認為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他們現在是運力跟不上訂單。”
“隻要把船造出來,馬上就可以賺錢。”
“3年內股票不上5000才是奇怪了”
“這家公司什麼都好,就是股票太貴了。”
“根本買不起。”
“不是要拆股了嗎?”
“媽的,我把其他股票賣了,等東寶航運拆股的時候我就買。
“等到它運力翻倍的時候,我不信股票不翻倍。”
“一百多的時候我差點就想買了。”
“他朋友一臉不信:那時候你不是說股票太貴了嗎。”
旁邊一個人說,“媽的,我在10塊錢時就賣掉了,現在居然1820一股了,居然漲了180倍。”
“我真蠢。”
……
一家公司分紅占所有其他上市公司市值的62.4。
這是非常誇張了。
1987年“股災”後香港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約3500億,可東寶航運的一次分紅就2184億。
每股分紅達218.4元。
現在每股約1820元。
總市值高達1.82萬億。
這是極為不正常的。
一家公司是所有公司市值的5.2倍。
其實這主要原因是香港的公司業務都是限製在香港。
香港才六百萬人,能有多大的業務?
比如九龍巴士,每天的營收就那一兩百萬人提供(不是所有人都要坐公交車),股票怎麼可能高?
還有香港電燈,就3.4百萬戶,能產生多大的利潤?
所以說如果隻限於香港,那永遠隻是小蝦米。
而肖愛國的企業業務是麵向全世界。
就像ed燈,做的全世界壟斷的生意。
利潤是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