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肖愛國一行人直奔長沙(實際上要轉機。)
到長沙的下午,一群人都來到研究所。
錦秀農業的蔡子墨也來了
“這是我們的試驗田嗎?”
“是的,肖總。”
“旁邊這一畝田收割後,我們稱重有450公斤。”
“逐步優化之後,可能會突破500公斤。”
“這塊是以湖北無瓣豆作母本、吉林20號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該品種屬無限結莢習性,生育期120天左右,春播畝產一般300公斤,高的可達450公斤(“巨豐大豆”真實產量)”;
“夏播一般畝產250公斤,高的可達400公斤,適應範圍較廣,在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都能獲得理想產量,且耐大水大肥,耐旱,耐澇,適應性強”。
原隆平說到這些就侃侃而談。
“對了,原老,您們的研發怎麼這麼快。”
“其實我是站在其他人的基礎上來研發的。”
這時他指著旁邊的一個40多歲“老農”說。
“他叫黃平,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名氣。他研發大豆有15年了。”
“全國其實雜交大豆的品種並不少,也有不少人在研究。”
“如果沒有他,我可能還要10年才能研發出來。”
這時又走到另一塊田。”
“這塊田,畝產320公斤,但蛋白質含量達46.48,而且特彆抗旱耐瘠。”
“這個品種具有高產優質和適應性廣。”
“在國外的產量本來就比我們種花家的高老鷹國雜交水稻“平均“畝產,就比種花家的平均產量高10,最比起種花家最高產量,還差不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轉基因大豆能夠畝產多少,我們沒有數據來對比。”
肖愛國扭過頭:“索菲婭,孟山都收購得怎麼樣了?
“隻收購了4,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那就不要收購了。”
“全賣了。”
“讓彼得做空這支股票。”
“我們配合把股清空了。”
“他知道我們雜交大豆,對這支股的影響。”
“原老,你重點增加庫布其沙漠和塔克拉瑪乾沙漠的試驗田。”
“特彆是塔克拉瑪乾的日照時間長。”
“產量可能不一樣。”
“好的,肖總。”
“原老,這些大豆可以大規模種植了嗎?”
原隆平搖搖頭。
“還沒有辦法大規模種植。”
“我們的種子隻能做試驗。”
“要大規模種植,至少還要兩年。”
1994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耐草甘膦轉基因大豆首次獲得在美國商業化種植的許可。
1996年該公司將epsps基因導入大豆,獲得了第一代轉基因大豆品種roundupready。
同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在全球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推廣麵積達50萬公頃。
此後,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種植麵積不斷擴大。
直到2006年,孟山都公司推出第二代轉基因大豆,那時候的轉因基大豆產量才開始增大。
現在1989年,他們轉基因大豆還沒上市。
上市之後的產量比非轉因基的產量要低。
隻有雜交大豆的二分之一。
在這個情況下,怎麼可能有農民會選擇不安全的基因大豆?
ps.國產雜交大豆的成本和進口的相比,進口的並不便宜,特彆是運費暴漲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些企業非要進口轉基因大豆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些企業早被收購了。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