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據可靠消息,烏克克準備把1千多枚核武器銷毀。”
“而且烏克克和聯蘇有大量的軍工專家在餓肚子。”
“我已經用秘密吸收了三分之一的專家。”
“並利用充足的現金阻止了朝鮮、以色列獲得核彈頭,以及一些核專家。以色色就從聯蘇獲得了一些彈頭。朝鮮也吸收了一部分專家)”
“但這是不可能完全阻止的。”
“但是至少會有一大部分人被我們截走。”
“所有人都知道我不缺錢。”
“買!隻要能省錢,能省時間,就給我買!”
“買不了就自己建!”
肖愛國大聲說:“衛星呢?我要自己造!”
“雙管齊下。”衛星專家劉建軍立刻接話,
“去年,老鷹國tr公司正在研發‘奧德賽’低軌通信衛星星座,但他們資金鏈緊張。
我們可以全資收購其衛星平台技術,再自己加裝通信載荷。
他們現成的衛星設計圖紙、熱控技術、姿態控製係統,能讓我們少走五年彎路。”
“收購價估算過嗎?”陳傑追問。
“我查過他們最近的融資報告,”
索菲亞調出平板電腦沒上市)的資料,“tr的航天部門估值約12億美元,但如果我們趁火打劫,在他們下一輪融資前提出收購,10億美元應該能拿下。
“拿下後,我們自己生產衛星,成本能壓到多少,李工?”
“李薇推了推眼鏡,快速計算:“tr的衛星平台重約300公斤,若采用模塊化生產
“單顆衛星的硬件成本——包括太陽能板、推進劑、通信天線——能控製在2500萬美元以內。如果一次性投產50顆,成本還能再降15。”
“2500萬一顆?”肖愛國挑眉,“那火箭呢?總不能一直用彆人的火箭發射吧?”
“火箭是關鍵,也是燒錢的大頭。”劉建軍深吸一口氣,“自主研發火箭,分三步走”:
“第一步,收購美國‘軌道科學公司’orbitasciences)的‘飛馬座’固體火箭技術。”
“他們1990年剛完成首次發射,技術成熟,且公司市值隻有5億美元,我們可以直接控股。”
“固體火箭結構簡單,適合發射小衛星,單次發射成本能控製在3000萬美元以內。”
“第二步,同時啟動液體火箭研發。挖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的退休專家,他們有成熟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
“1991年,聯蘇剛解體,很多專家沒飯吃,用錢能砸出一個核心團隊。”
“第三步,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雖然現在這技術還是天方夜譚,但我們有錢,可以提前布局。”
“比如投資麥道公司的detacipper項目,他們正在搞單級火箭回收試驗,我們注資5億美元,就能拿到核心數據。”
“5億砸一個試驗品?”陳傑有些猶豫,“會不會太激進?”
“激進?”肖愛國突然笑了,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圖前,指尖重重按在東南亞的“達達連”位置,
“1992年,全世界都在看種花家搞市場經濟,看聯蘇解體後的亂局。”
“但我告訴你們,未來的戰場在太空!”
“軌道資源是有限的,頻段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現在不砸錢,十年後就隻能喝彆人的剩湯!”
“散會後,陳妤避開劉小莉和索菲婭。
嚴肅的對肖愛國說,“你是不是想搞核武器?”
“你到底想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