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我們的目標是100~200萬家。”
……
這場峰會後,產業園的入駐申請量激增百倍。
在巨大的利潤前,沒人想等。
劉小莉拿著文件來找肖愛國:“現在小日子的索泥都派人來談了,他們想把鎳氫電池的生產線遷過來。”
還有,大華國的勞動部發函,問能不能組織勞務輸出,說他們還有大量工人要過來。”
我們本來從大華國就挖了很多人過來,現在應該是‘下崗’加速了。”
下崗的人多了,自然要有出路。”
他們願意組織勞務輸出,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我們要做的,是給高工資,高福利。”
你要盯到位,一定給到位。”
好的。”
肖愛國翻看著勞務輸出的名單,突然指著某縣的名字:
“這個縣的技工學校跟我們合作,定向培養電池組裝工。”
“告訴他們,學生實習期間的工資1000美元,畢業後留園工作的,結束後按2500美元給。”
“一個工人的工資不過每年2.8萬美元,卻能牢牢鎖住勞動力資源——這是比鋰礦更重要的生產要素。
“愛國,大華國那邊傳來消息,他們可能要在南海省試點類似的稅收政策了。”
肖愛國看著杯中晃動的酒液,輕笑一聲:“讓他們試。等他們把政策製定好,我們的產業鏈已經成型了。”
雙15隻是敲門磚,真正的護城河是這些企業帶來的技術、工人和市場。”
沒有資源,沒有上下遊、沒有銷售渠道,難道真的有企業自願過去?
在1995年的海南,汽車產業正處於艱難的摸索起步階段。
其中海南汽車製造廠海馬汽車前身)是海南汽車產業的主要代表。
早在1990年,海南汽車製造廠就與小日子馬自達汽車簽訂合作合同,這一合作頗具前瞻性,堪稱中國較早正式與馬自達攜手生產汽車的企業。
彼時馬自達自身陷入危機,急需開拓新市場、尋求新機遇,而海南汽車製造廠雖有生產能力,卻缺乏成熟產品,雙方一拍即合。
1991年,海南馬自達推出首款汽車——馬自達929旅行車,率先邁出國產化關鍵一步,
在當時汽車產業多以ckd全散件組裝)形式起步的大環境下,顯得尤為大膽。
1993年,海南馬自達再次以ckd形式組裝生產了hc6440麵包車,其原型為馬自達e2000型麵包車,這款車憑借出色的實用性。在南方城市尤其是海南本地迅速走紅。
但好景不長,1995年,海南汽車製造廠遭遇重創。
一方麵,該廠始終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汽車生產許可證,這使得其生產的汽車隻能在海南省內通行,極大地限製了銷售範圍。
儘管通過各種渠道,部分車輛得以在全國各地合法上路,但對企業整體銷量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另一方麵,1995年9月,國家大力整頓進口組裝車市場,宏觀調控效果顯著,市場上其他競爭車型紛紛大幅降價。受生產許可限製的海南汽車製造廠。
麵對國內日益興盛的汽車市場,隻能望洋興歎,無法擴大銷售,產量上不去導致產品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勉強支撐到1997年時,已瀕臨破產邊緣。
為了獲取生產汽車的資格以及必要資金來挽救危局,海南省政府無奈同意工廠掛靠國有大型汽車企業。
1997年11月,海南馬自達與一汽集團達成合作,成立了由一汽集團100控股的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這才讓海南的汽車產業在風雨飄搖中尋得一線生機。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大華國的牌照不是這麼好拿的。
這也是肖愛國在香港成了汽車公司,進行汽車研發的原因。
但是現在因為是自己的國家,想要拿牌照還會拿不到?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