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查到是誰在卡我們了。"
“是大華國農業部的一位領導。"
“因為我們養豬場的項目被卡得多了。"
“被我們的調查人員順藤摸瓜查到了。"
“還查到是因為我們之前嚴查稀土走私,得罪他了。"
肖愛國奇道:“和他有關?”
“他兒子經營了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
“其中有稀土材料。"
肖愛國恍然大悟。
“原來是受限量的影響。"
“但我們懷疑他們還有繼續在走私,"
“畢竟現在價格漲得比較厲害。"
“但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直到2025年走私還是極其嚴重,比如在香港就查到有人把老鷹國1年的“銻”使用量,企圖走私給老鷹國,如果不是高層,誰有能耐走私這麼大的數量,,請自行腦補相關情節·)"
這好辦。
我要給他們一個教訓。
一周後。
就又有十八顆“特彆”的衛星升天。
但外觀和彆的一樣。
在這十八顆衛星使用了一個月後。
大華東礦區稀土礦礦長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響起,市稀土管理局的王科長在那頭壓著嗓子說:
“老張,我們收到的舉報信,你們東礦區的礦土堆積量有點問題。”
張礦長捏著聽筒走到地圖前:“王科長,我們這月的產量報表不是剛報上去嗎?120噸稀土精礦,都有過磅單。”
“報表是報表,照片是另一回事。”王科長頓了頓,“那是被調查組偷拍的,清晰看出三號作業麵的礦土堆比上個月擴大了近二倍。
“你們的鏟車是怎麼作業的?”
張礦長心裡一緊,轉身翻開作業台賬:“我們有三台柳工zc50c鏟車,標準鬥容3.5立方米。
“按規定每天作業八小時,每小時最多15趟。”
“算清楚了?”王科長追問,“我剛讓技術科算過,按這個作業量,每月礦土開挖量應該在3.5x15x8x30x3=立方米。礦土密度按2.2噸算,就是噸。”
張礦長額頭冒汗:“是……是這個數沒錯。”
“但你們的選礦回收率報表寫的是0.07。”王科長突然提高聲調,“噸礦土乘以0.07,應該產出62.09噸稀土氧化物。可你們報上來的精礦折合成氧化物才48噸,差了14噸去哪了?”
這時,調度室的門被推開,生產隊長老李闖進來:“礦長,三號鏟車的司機今天又提前收工了,說是變速箱漏油。”
張礦長掛了電話,盯著老李:“那台鏟車這個月壞了幾次?”
“第三次了。”老李遞過維修記錄,“每次都是在淩晨三點到五點這段時間,說是夜班師傅操作不當。”
張礦長突然想起什麼:“去查運輸隊的台賬,看看這幾次‘維修’期間,有多少輛車出過礦區。”
半小時後,老李拿著賬本回來,手指點在一行記錄上:“有三輛解放ca141卡車,都是在淩晨四點左右出去的。
說是送配件到縣城,可過磅單上的重量都是3.5噸——空車都不止這個數。”
張礦長翻開地質隊留下的資料:“東礦區的稀土品位實際是0.09,不是報表上的0.07。
噸礦土按實際品位算,能出79.83噸氧化物。減去報上去的48噸,差了31.83噸。”
“31噸能賣多少錢?”老李聲音發顫。
“黑市上氧化鐠釹已經漲到每噸12萬了。”張礦長臉色鐵青,
“31噸就是372萬,足夠槍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