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廣西藤縣的山野間,一個瘦削的少年背著竹簍,在崎嶇的山路上快步疾行。他叫陳玉成,年僅十四歲,卻已聽聞“拜上帝會”的義軍正在招兵買馬,誓要推翻清廷。
“玉成!你真要去投軍?”同村的夥伴拉住他,眼中滿是擔憂。
少年回頭,目光灼灼:“清狗欺壓百姓,餓殍遍野,我等豈能坐視?”
當夜,他悄然離家,翻山越嶺,終於在一處山穀中找到了太平軍的營地。
翼王石達開正巡視新兵,見他年紀雖小,卻目光堅定,便問:“小子,你為何投軍?”
陳玉成挺直腰板,朗聲道:“殺清妖,救蒼生!”
石達開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從今日起,你便跟著我!”
1856年,天京城內血雨腥風。
陳玉成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火光衝天,耳邊儘是喊殺聲。
北王韋昌輝屠戮東王府,昔日並肩作戰的兄弟轉眼刀兵相向,他握緊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玉成,快走!”一名老兵拽住他,“翼王已離京,再不走,你我性命難保!”
他咬牙點頭,翻身上馬,率領殘部突圍。
一路上,他目睹無數太平軍將士死於內訌,心中悲憤交加。
“天國若亡,必亡於自相殘殺!”他仰天長歎。
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元氣大傷,清軍趁機反撲。陳玉成被洪秀全緊急召回,授以重任。
“玉成,如今天國危在旦夕,唯有你能力挽狂瀾。”,天王沉聲道。
陳玉成單膝跪地,抱拳道:“臣定不負所托!”
他迅速整頓兵馬,以雷霆之勢擊潰圍困天京的清軍。
在桐城之戰中,他親率三千精銳,夜襲清軍大營。
“兄弟們,隨我殺敵!”他高舉長刀,率先衝入敵陣。
火光中,他如猛虎下山,刀鋒所向,清軍潰不成軍,此戰大捷,太平軍士氣大振。
1858年,清軍重兵圍困廬州,城中糧草將儘。
“硬拚必敗,唯有智取。”陳玉成凝視地圖,忽然計上心頭。
當夜,他令士兵在城外點燃火把,擂鼓呐喊,佯裝大軍來襲。清軍主帥大驚,急調主力迎戰。
誰知陳玉成早已親率精兵,從側門潛入城中。
“開城門!”他一聲令下,埋伏在城內的太平軍瞬間殺出,內外夾擊,清軍猝不及防,全軍覆沒。
此戰過後,陳玉成威名遠揚,湘軍聞風喪膽。
鹹豐十年1860年)春,長江水漲。陳玉成站在安慶城頭,望著江麵上密密麻麻的湘軍戰船,眉頭緊鎖。
三河大捷後,曾國藩調整戰略,派其弟曾國荃率重兵直撲安慶,這座天京上遊的最後屏障。
"英王,城內糧草僅夠支撐兩月。"守將葉芸來憂心忡忡地報告。
陳玉成拍了拍城牆垛口,灰塵簌簌落下。"無妨,本王自有破敵之策。"他轉身對副將吩咐:"傳令集結各部,三日後開赴桐城,與撚軍會師。"
五日後,桐城郊外旌旗蔽日。陳玉成與撚軍首領張樂行並轡而行,身後是十萬聯軍。
這支由太平軍精銳和撚軍騎兵組成的龐大軍隊,正浩浩蕩蕩向安慶外圍的掛車河挺進。
"多隆阿、李續宜已在掛車河布防,號稱"鐵壁合圍"。"探馬稟報道。
陳玉成冷笑一聲:"鐵壁?本王偏要撞碎這鐵壁!"他轉頭對張樂行道:"張兄,今夜借你三千輕騎一用。"
當夜,月黑風高。三千撚軍騎兵銜枚疾走,繞過清軍正麵防線,直撲其糧草大營。與此同時,陳玉成親率主力佯攻清軍正麵,吸引多隆阿注意力。
"報——糧營起火!"清軍傳令兵慌慌張張衝入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