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軍紀,不可廢弛。你既入我軍中,便須守我軍規。”,曾國藩語氣平靜,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鴻章麵紅耳赤,低頭道:“學生知錯。”
“明日若再遲,軍法處置。”
李鴻章心頭一震,深深一揖:“學生謹記。”
自此,李鴻章再不敢懈怠,每日天未亮便起身,跟隨湘軍操練。
一日深夜,曾國藩仍在燈下批閱文書,李鴻章奉命整理軍報。他見曾國藩眉頭緊鎖,便小心問道:“大人,可是戰事不利?”
曾國藩放下筆,歎道:“祁門地勢險惡,若太平軍圍困,我軍糧道斷絕,必陷危局。”
李鴻章思索片刻,道:“學生以為,可先派精兵控製徽州,確保退路。”
曾國藩抬眼看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不錯,此乃穩妥之策。”
自此,曾國藩開始有意培養李鴻章,不僅讓他參與軍機要務,更在閒暇時與他論及治國用兵之道。
某日,曾國藩問:“少荃,你以為治軍之要何在?”
李鴻章答道:“當以紀律為先。”
曾國藩點頭:“不錯,但更在於‘誠’字。將帥若不誠,士卒何以效死?”
李鴻章肅然:“學生受教。”
同治元年,太平軍大舉進攻祁門,湘軍陷入苦戰。一日,探馬來報,太平軍已切斷糧道,祁門危在旦夕。
營中諸將皆麵露憂色,有人提議突圍。曾國藩沉吟不語,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李鴻章身上:“少荃,你以為如何?”
李鴻章起身,沉聲道:“突圍雖可求生,但軍心必亂。不如固守待援,同時派奇兵襲擾敵軍後方。”
曾國藩微微頷首:“正合我意。”
當夜,李鴻章親率一支精銳,繞道突襲太平軍輜重營地,焚其糧草。太平軍大亂,湘軍趁機反擊,終於解了祁門之圍。
戰後,曾國藩拍著李鴻章的肩膀,欣慰道:“少荃,此戰你立下大功。”
李鴻章恭敬道:“全賴大人栽培。”
後來曾國藩與左宗堂李鴻章在祁門密議,左宗棠回湖南組織楚軍,李鴻章接受曾國藩命令,回安徽組建淮軍,準備三路大軍圍攻天京。
臨彆前夕,曾國藩將李鴻章喚至書房,取出一柄佩劍,遞給他道:“此劍隨我多年,今日贈你,望你莫忘初心。”
李鴻章雙手接過,鄭重道:“學生必不負恩師期望。”
曾國藩凝視著他,緩緩道:“為官之道,首在清廉,次在明察,三在果決。你才華橫溢,但需謹記,剛柔並濟,方能成事。”
李鴻章深深一拜:“學生謹記恩師教誨。”
多年後,李鴻章已成為晚清重臣,權傾朝野。每逢曾國藩忌日,他必親至墓前祭拜。
有人問他:“李中堂功業赫赫,何以仍對曾文正公如此敬重?”
李鴻章肅然道:“若無恩師當年祁門教誨,便無今日之李鴻章。”
風雪依舊,祁門大營的往事已成曆史,但那段師徒情誼,在李鴻章心裡,卻永遠銘刻在時光之中。
喜歡花屋湘軍傳奇請大家收藏:()花屋湘軍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