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弄的豆子是真不少,乾豆子就有100斤出頭,泡發之後更重。
將這些黃豆全部做成豆腐後,差不多有個300來斤豆腐。
這麼多豆腐,即使家裡人多,也能吃上好長一段時間了。
“玥玥姐,我是想把這些豆腐都做成凍豆腐,囤在家裡慢慢吃,也省得以後再麻煩!”
王玥玥聽完後,了然的點了點頭。
“哦哦,原來是做凍豆腐呀!凍豆腐確實好吃,不比那些豆腐差嘞!”
凍豆腐這東西,在南方不太多見。
不過隻要是東北人,就沒有沒吃過凍豆腐的。
凍豆腐顧名思義,就是把鮮豆腐冰凍過後完成的。
北方的冬天,那就是個天然大冰櫃,什麼東西放著都不怕壞。
吃不完的豆腐,凍成堅硬的冰坨子,要吃的時候化凍就行。
鮮豆腐吃著口感嫩嫩滑滑的,可經過大自然的一番冷凍過後,口感就變了。
經過冷凍過後,豆腐的內裡產生了許多蜂窩結構。
從嫩滑的質地,變得疏鬆多孔,吃著也更加有韌性有嚼勁。
比起鮮豆腐,周安更愛吃凍豆腐。
豬肉燉粉條的時候,放一些凍豆腐下去。
凍豆腐像麵藕一樣,能吸收不少汁水。
在嘴裡咀嚼著,鮮美的汁水爆出,那味道簡直絕了。
用這凍豆腐來涮火鍋,味道也很不錯。
旁邊的女知青陳瑤,聽到這話一臉可惜。
“哎!早知道我昨晚多泡些豆子了!免得以後磨豆子麻煩,還得再借驢子!”
將石磨用水衝洗過後,就開始磨豆子了。
農村人見到這一幕,簡直是太親切了。
用勺子舀起豆子,半瓢豆子半瓢水。
驢繞著石磨一圈一圈地走著,潔白的豆漿混合著泡沫緩緩流出。
在磨盤的出口接著一個大桶,豆漿一股一股流入桶中。
豆漿剛接滿一桶,廚房裡麵就開始忙開了。
這樣磨出來的豆漿不能直接用,得先用紗布過濾一下。
過濾出來的豆漿用來點豆腐,剩下的豆渣留著。
這個豆渣在幾十年後,一般都是扔掉或者拿來喂雞。
不過在這年頭,哪裡舍得把這東西給扔了。
會將這豆渣做成豆渣餅、豆渣窩頭,或者和粥一起煮出來。
不過周安不打算吃這東西,這玩意兒吃著實在是太卡嗓子了。
這些東西留著,等小蘆丁雞孵化出來,給它們當開口糧吃。
周安自己也做過豆腐,做法不難,主要是要有鹵水。
在南方點豆腐一般用石膏,而北方用鹵水比較多,有的地方還會用酸湯來點豆腐。
酸湯點出來的豆腐吃著有些酸酸的,周安並不怎麼喜歡。
鹵水這東西周安沒有,但女知青這裡有許多。
將一大鍋豆漿加熱後,再加入適量的鹵水進去,用鍋鏟在鍋裡翻動著。
攪動一段時間後,液體的豆漿逐漸變成固體。
不過並不是真正的老豆腐,而是豆腐腦,這玩意兒碎碎的,並不是一整塊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