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村背靠大山,漫山遍野的各種樹木。
誰家燒炕不是往灶膛裡塞這些?
冬天燒提前備好的硬柴,取用方便,幾乎不用花啥成本,家家戶戶都這麼過。
他以前覺得挺好,木柴這東西,取之不儘用之不竭。
燒起來火苗躥得旺,炕熱得也快,沒什麼可挑剔的。
可今晚這事,讓他猛地醒過神來。
天冷了,柴火的短板就顯出來了。
木柴是好燒,可太“不禁燒”了。
一根胳膊粗的硬柴,旺火燒起來也就半個時辰的光景。
夜裡溫度降得厲害,後半夜灶膛一涼,炕就跟著往下掉溫度,可不就得有人起來添柴?
周福這孩子,就是怕弟弟妹妹們凍著。
才硬生生從暖和的被窩裡爬出來,遭這份罪。
這麼一比,煤炭的好處就顯出來了。
煤炭這玩意兒黑黢黢的,看著不起眼,可是耐燒得很。
一爐煤填進去,封好了灶門,能安安穩穩燒上,至少七八個小時。
要是塊頭好、封得嚴實,燒上十個小時,都不是難事。
火力也穩,不像柴火那樣忽強忽弱。
炕能一直熱乎著,哪怕後半夜最冷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溫度掉下去。
要是家裡能用上煤炭,哪還用得著半夜起來添柴?
睡整整一夜,炕都是特彆暖特彆熱的。
煤炭這玩意兒,確實比柴火強出不少。
可周家村家家戶戶,還是守著柴火用,沒誰家正經燒過煤炭。
這裡麵的道道,周安躺在炕上琢磨了下,越想越明白其中的難處。
頭一個就是錢的事兒。
木柴是山上長的,隻要肯下力氣,扛著斧頭上山砍就行。
曬乾了就能往灶膛裡填,一分錢不用花。
可煤炭不一樣,那是礦上挖出來的,得拿錢去煤店買。
一分錢一分貨,少一個子兒都拿不走。
他記得在這1964年的煤價,差不多兩三分錢一斤。
乍一聽,幾分錢而已,好像不算啥。
可真往細裡算,這賬就嚇人了。
就拿他們家來說,一大家子人,光炕就盤了好幾個。
天兒冷起來,這幾鋪炕都得燒得熱乎。
像周安這種,人多炕也多的家庭。
要給一大家人供暖燒炕,一晚上差不多要用20斤左右的煤。
一天就是四五毛錢,一個月下來,單是燒煤就得十三四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