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載灃時常滿臉疲憊地來到宮中,攝政王與大臣們商議國事的時間越來越長,每一次出來,神色都愈發凝重。
載灃還會時不時把朕叫到跟前,教導朕身為皇帝該有的擔當,儘管朕明白,這或許隻是攝政王對往日皇家威嚴的最後堅守。
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後卻在籌備朕的生辰時,滿心都是焦頭爛額與無奈。
從1個月前開始,內務府呈上生辰慶典的初步方案,後來經過隆裕太後幾經修改。
隆裕太後看著那多次修改隻剩一些衝衝場麵的奢華排麵的流程方案,隻覺得很有皇家排麵雖比不上老佛爺在世時的壽辰慶典但如今形勢也隻能如此。
隆裕皇太後抬手揉了揉太陽穴,聲音疲憊地對攝政王載灃說:你也看看皇上的生辰單子及流程安排的怎麼樣?
攝政王載灃在接過單子細致看過後,說道“都什麼時候了,還搞這些虛頭巴腦的,南方亂成那樣,咱們的銀子也不寬裕,這慶典得省著辦。”
載灃微微頷首,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
隆裕太後卻對攝政王歎息的說道這流程單子已經是應著南方鬨革命已經改過兩次的了,再節省就越發不成體統了。
若這皇家的臉麵都沒了,那朝堂眾位臣公天下的百姓,隻怕以為大清真是強弩之末了。不過攝政王所言也是道理。
於是,削減開支成了首要任務但也要求儘量保持皇家的排場極其威嚴。
原本計劃從江南采辦的珍稀貢品被取消,那些精美的蘇繡、剔透的瓷器,通通被擱置。
宮內裝飾也沒有大量鋪張,不再像以往那樣用大量的絲綢和珠寶花木裝點宮殿。
僅在太和殿等重要場所裝飾了象征喜慶的紅綢及一些常見的石林花景,可那紅綢在冷風中飄動,顯得格外單薄。
禦膳房那邊,禦廚們本又擬好了一桌滿漢全席,各種山珍海味應有儘有。
載灃看著菜單,思忖片刻後,大筆一揮,劃去了大半昂貴菜品,隻留下幾道能撐撐排麵的菜品,其餘膳食一如平常。
還特意囑咐:“如今局勢艱難,萬不可再鋪張浪費,皇上也能理解。”
歌舞表演,戲曲雜耍等節目不在另外大肆排練,隻弄一些尋常的歌舞,雜耍,戲曲,能讓皇帝過好這個生辰能夠樂嗬樂嗬就是了。
可即便如此,還有袁世凱那邊的壓力。
袁世凱派親信進宮傳話,話裡話外暗示和談事宜要緊,朝廷不應在這種時候耗費過多精力與財力辦慶典。
且前方軍事艱難,軍費不足,以求朝廷能夠快速剝下錢糧。
隆裕太後氣得臉色發白,卻又不敢發作,隻能暗自垂淚。
載灃則緊握著拳頭,心中滿是憤懣,卻又深知無力與袁世凱抗衡。
為了保衛生辰宴的安定,攝政王載灃調來了禁衛軍,可這些士兵士氣低落,不少人私下裡都在議論著革命的事。
載灃看著他們,心中滿是擔憂,生怕在這關鍵時候出什麼亂子。
到了生辰當日,整個宮廷雖然裝點了一番,表麵喜氣一堂,嫣笑豔豔。但處處透著壓抑。
隆裕太後強顏歡笑,陪著朕坐在主位上,眼神卻時不時飄向宮外,似乎在擔憂著什麼。
載灃站在一旁,時刻警惕著周圍的一切,麵對群臣的祝賀,也隻是機械地點頭回應。
這場生辰宴,在一片壓抑與敷衍中進行著,每個人都知道,這盛世的餘暉即將消逝,未來一片迷茫。
淩霄(溥儀)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太和殿那冰冷的龍椅之上,望著殿下群臣,心中卻無半分身為帝王的自得,心中卻滿是苦澀與驚惶。
今日是淩霄最後一個皇帝生辰,這看似繁華的慶典,卻如暴風雨前的寧靜,淩霄深知,如今辛亥革命的來臨,生辰過後不到10日自己便要退位了。
可這紫禁城的紅牆金瓦,在淩霄眼中卻似一座華麗的牢籠。
三年前,淩霄(溥儀)被推上這皇位,那時的自己還不懂這“皇帝”二字背後沉重的含義。
可如今,不過三年,這天下已翻天覆地。
辛亥革命的烽火燃遍南方,諸省紛紛獨立,那燎原之勢,似要將這延續千年的封建帝製徹底焚毀。
朝堂上眾大臣恭親行禮呼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殿下的朝拜聲此起彼伏,可淩霄聽著這聲音裡,再沒有往日的忠誠與敬畏,更多的是敷衍與無奈。
淩霄看著眼前的一切,這奢華的宮殿、精美的宴席、諂媚的臣子,都如過眼雲煙。
淩霄知道,這繁華不過是回光返照,自己的退位,不過是時間問題。
曾經,淩霄以為這皇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與權力,登基成為皇帝之後,可以憑借自己前世所學改變大清,可如今才明白,它更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鎖。
淩霄無力改變這曆史的洪流,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清王朝在風雨中搖搖欲墜。
今日的生辰宴,或許是淩霄作為皇帝的最後一次狂歡,可這狂歡背後,卻是無儘的悲涼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