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夕陽為紫禁城的琉璃瓦鍍上一層琥珀色的光暈,淩霄在毓慶宮散課後與各位伴讀分彆,獨自前往隆裕皇太後所居的鐘粹宮。
淩霄整了整衣冠,向隆裕皇太後恭敬地請安後,便輕步踏入鐘粹宮的暖閣。暖閣內,檀香嫋嫋,窗邊的西洋自鳴鐘滴答作響,映襯著案幾上堆積如山的奏折與檔案。
自從前日朝會過後,隆裕皇太後將鐘粹宮暖閣騰出來,讓皇帝暫時在此學習處理政務。
而淩霄也減少了往日的悠閒時光,開始在這裡查閱學習清朝曆代皇帝的皇宮秘藏檔案。
隆裕太後觀察著書案前學習曆代檔案,處理紫禁城日常政務的模樣,"這些日子,哀家看皇上愈發沉穩了。"
"皇額娘謬讚。"淩霄垂首行禮,待隆裕太後繼續誦經禮佛,排解愁緒後,淩霄便輕手輕腳地在書案繼續前處理自己的事務。這裡,是專屬於他的政務天地。
案頭整齊地碼放著清代曆代皇宮秘藏檔案,淩霄取出一冊《乾隆朝實錄》,指尖輕輕撫過泛黃的紙頁。他逐頁翻閱,時而凝神細看,時而提筆在冊頁邊緣批注——先帝們的政務過往,每一樁每一件都關乎著皇室如今的處境與未來。
"鹹豐朝的鹽稅改革......"淩霄低聲自語,筆尖在紙上勾畫著重點,"與如今善後借款的鹽稅抵押,倒有幾分相似。"
淩霄經過對清代曆代先帝的密檔查看,了解到了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僅做參考,求放過)。
康熙皇帝對西方科學技術抱有濃厚興趣,曾聘請傳教士如南懷仁、白晉等擔任宮廷顧問,在學習數學、天文、曆法等知識上有非常高的造詣。能夠自己寫"微積分″熟練運用幾何,還能夠書寫拉丁文。
康熙皇帝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有間接交流,白晉等傳教士作為使者傳遞過雙方的信息,介紹西方的文化和科技,也向歐洲介紹中國的情況。甚至默認這些傳教士,將中國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古代數術、科技書籍帶回西方。
雖然西方的天文儀器、醫學知識等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但也嚴格限製僅為宮廷服務。康熙皇帝還主持編纂了《數理精蘊》等著作也吸收了西方轉化的科學成果。
利用借助傳教士製衡滿漢官員、加強皇權等政治意圖,並由傳教士長期擔任欽天監直到道光時期。
雍正皇帝對傳教活動有所限製,但並未完全斷絕與西方的聯係,宮廷中仍有傳教士從事曆法、繪畫等工作。通過廣州等通商口岸,中外貿易持續進行,西方的商品和部分技術仍有傳入。
在雍正皇帝的相關手劄中,發現雍正皇帝有想過廢除"剃發易服″。
乾隆時期,英國曾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華,試圖擴大貿易和外交聯係,雙方雖未達成預期目標,但使團帶來了西方的工業產品和科技成果,乾隆也對西方情況有相對的了解,明白此時世界的局勢,了解此時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以及俄國的世界地位。
在字裡行間能夠體會到"防漢勝於防夷″的態度。儘管乾隆皇帝與洋人筆友)保持書信往來,了解世界時事變化。
乾隆皇帝以修四庫全書為由,在整個天下廣泛收集書籍,孤本,善本。能鞏固統治為皇室所用的,編入四庫全書,其餘書籍不是銷毀便是收入圓明園鎖藏起來,其中便有大量的數學及科技書籍,不乏大量火藥槍炮的製作書籍,但這些珍貴的古籍資料隨著火燒圓明園而湮滅在塵囂中。
甚至大興文字獄,運用八股科舉文章,禁錮百姓思想實行愚民統治。
淩霄更是在秘密檔案中了解到,大清第一貪官和珅運用類似"現代金融知識″運行資本。
從大清朝建立以來能有名有姓的叛亂就記載有五千多起。
隨著密檔的解讀,所謂的康雍乾盛世,不過是人為的饑餓盛世,人均所占耕地及口糧遠不如古代。但也不可否認曆代皇帝在拓土邊疆,穩固疆域上做出的貢獻。
雖然有宮廷畫師郎世寧等西方傳教士活躍於朝廷,隻能在藝術、建築等領域促進中西交流。
康雍乾時期的對外交流主要集中在宮廷和少數領域,且曆代皇帝出於維護統治的考慮,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製民間與西方的廣泛交流主動拒絕變革,以求維護大清統治。
當後來淩霄了解到中華每次的對外戰爭失敗所簽訂的條約,其中詳情在位皇帝都是清楚的,特彆是李鴻章簽訂的條約,外國對李鴻章的賄賂,對外賣國的事實慈禧太後都一清二楚。
淩霄查閱完紫禁城皇帝各種秘辛時,都已經臨近淩霄第二次複辟的前夕。這些秘辛讓淩霄見識到了封建統治者的殘酷與腐朽,也見識到了軍閥混戰下的民國百態。這一切讓淩霄堅信能夠改變的,隻有那一股紅色的血脈。
周遭的一切都讓淩霄深刻感覺到身不由己,縱使自己主動改變過去未來,但曆史的車輪如奔湧的江河向自己撲來。阻止不了自己再次被擁立為皇帝的事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時暖閣外,春日的風掠過禦花園的樹梢,送來一陣陣花香。淩霄卻渾然不知,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案頭的種種政務上。
一、民國政府回函
暖閣書案上最明顯處,放著一封來自民國政府的公文。淩霄取出這封未拆的信函,上麵蓋著總統府的火漆印。"袁世凱的回函......"他掂了掂信封,心中暗忖,"不知這次又會提出什麼條件,是否答應了皇室的要求。"
“民國政府答應,由皇室自行徹查內務府貪汙事件。民國大總統同意五月二十日入宮與大清皇太後共同商談要事。”
淩霄長長舒了一口氣,至於這內務府怎麼處理?民國政府是否理會插手?最終還是要看這次會談的結果。
一想到要接待袁世凱,便又有些煩惱,那些頑固的遺老遺少,竟向皇額娘進言,"袁世凱為前清臣子,依照退位優待條件,紫禁城內宮仍然歸大清。袁世凱既要進宮,那便以臣子之禮待之。″
淩霄隻覺得這些人異想天開,內務府的麻煩還未解決,這是又想給皇室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淩霄很清楚清朝統治已終結,中華民國已建立,國家政體從封建帝製轉變為共和製。
此時,遜清皇室與民國政府的關係應遵循《大清皇帝退位優待條件》等約定,體現共和體製下的平等原則,而非延續封建帝製時代的君臣禮儀。
皇額娘與袁世凱雙方會談的禮儀應摒棄過去的跪拜、奏對之類的封建等級禮儀,采用符合時代潮流的近代外交禮儀或對等禮節。
淩霄拿起毛筆,在內務府接待事宜的奏折上進行批注。"以平等身份會麵,行鞠躬禮即可,雙方平等對坐,體現民國“主權在民”的理念和對共和體製的尊重。″
二、內務府懲處詳情
淩霄翻開一份標紅的奏折,上麵詳細記錄了十五小朝會上決議懲處的內務府官員名單。"主事明順、庫房總管榮善......"淩霄皺眉看著內務府總管大臣給出的處罰結果,"涉事官員共計二十七人,按律當罰俸一年,降職三級。其中三位主事革職。"
淩霄冷笑著搖搖頭,"這位內務府大總管真是一點都不敢得罪人,朝會上的決議居然還敢搪塞。″拿著的筆尖在奏折上停頓片刻,又添上一句:"限期查訪宣統一朝貪汙金額,先帝以上不做查詢。"
“要拖著那就拖著吧!等過些日子皇額娘與醇親王和袁世凱談好條件,借袁世凱的手在拿爾等開刀。”
三、空缺官員補缺
另一份奏折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推薦人選的名字。淩霄細細看來,依舊是任人唯親,推薦的人選大多都是與此次犯事的官員沾親帶故。
"內務府廣儲司郎中一職,推薦翰林院編修張懷素;庫房總管......"淩霄仔細比對著每個人的履曆,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張懷素雖出身科舉,卻無實務經驗;郭布羅·敬亭倒是老成持重,但與肅親王那邊走得太近......"
自己再怎麼更換官員,始終他們都是利益糾纏在一起。但淩霄一想到自己身處的位置"退位皇帝",就沒辦法將他們徹底拋棄,自己就是遺老遺少的代表。
淩霄隻能對比著推薦人選的履曆,進行慎重選擇,儘量選取遠離肅親王等複辟勢力與現任官員糾葛較深所推薦的人選。
四、皇室土地田產
淩霄取出一疊厚厚的清冊,上麵詳細記錄著紫禁城周邊及直隸各處的皇室土地、田產、山林數量。"直隸良鄉縣田產三百頃,已核實二百七十頃......"淩霄的眉頭越皺越緊,"進度太慢,當務之急先把天津等地田產土地核實清點完畢。"
“隻有把天津的皇莊清查出來,醇親王才好在此地建立工廠,與西方各國建立頻繁的經濟聯係購買設備),保持大清皇室與西方各國高層的關聯。”
“才能讓那些多餘的太監能有些活兒乾,將他們綁架在大清皇室這一艘破船上,武裝起皇室的力量。也能對外改善大清皇室的形象,通過輿論塑造起淩霄想象中的皇室形象。”
“那些已經被趕出紫禁城,在北京城破廟中安家的太監們,拿著那零星的遣散銀兩該如何生存呢?都是這個時代的苦命人。”
五、皇室資產清點
最讓淩霄頭疼的是皇室資產的清點與秘密轉移。"紫禁城的珠寶玉器古董才清點不足120,但這也是非常龐大可觀的數量了......紫禁城的金銀珠寶,瓷器,古董太多太多了。"
淩霄看著醇親王呈奏的密報,"利用宮廷采買和清運宮廷垃圾時,從中夾帶。部分財物已秘密出宮,但每次夾帶數量有限。"秘信上詳細標注了出宮路線與接應人員,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複推敲。最終財物由醇親王府隱秘接收。
六、紫禁城人員編製
淩霄又翻開一份人員名冊,經過小安子和小李子帶人仔細摸排,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紫禁城各宮太監、宮女、內務府官員及其下屬的數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