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夕陽斜斜地映在井兒胡同的陳宅院牆上,將青磚黛瓦染成一片暖金色。
帝師陳寶琛午後從毓慶宮散學歸來,褪去朝服換上家常的藏青色長衫,正倚在書房窗前的藤椅上小憩,案頭一盞清茶嫋嫋冒著熱氣。
近幾日陳寶琛都神采奕奕,一來皇帝和眾位伴讀學業蒸蒸日上,二則內務府不少官員被罷黜官職。最重要的是好友鄭孝胥回京了。
鄭孝胥與陳寶琛的交情貫穿了近半個世紀,從同鄉師生之誼到政治盟友,最終因對溥儀複辟路線的分歧而決裂。
陳寶琛18481935)長鄭孝胥18601938)十二歲,早年以“年家子”身份師從鄭孝胥之父鄭守廉,參與鄭家讀書會,同遊名園古刹。
鄭孝胥少年時展露文才,叔祖鄭世恭對其極為器重,而陳寶琛亦受鄭家學風熏陶,奠定兩人亦師亦友的關係。
1882年鄭孝胥中福建鄉試解元第一名),陳寶琛時任翰林院編修,雖未直接提攜,但同屬閩籍文士圈。鄭孝胥的嶽父吳讚誠廬江望族)與李鴻章家族聯姻,而陳寶琛的夫人王眉壽是光緒狀元王仁堪胞姐,兩人均身處晚清高層官僚網絡。
"老爺,有您的書信。"管家老周輕步進來,將一疊信箋恭敬地放在黃花梨木書案上,"今兒咱們府上收到了不少書信請柬,共有六封。其中一封請諫是老爺您的舊友故交,鄭孝胥鄭大人派小廝專程送來,說是已在京城安頓妥當。″
"其餘都是老爺同僚們派人送來的,都特意交代......"老周壓低聲音,"如今老爺您是漢臣之首,所言之事與那鄭大人有關,讓您作為代表作出決斷。"
陳寶琛聞言,在往日回憶中,緩緩睜開眼,目光落在那疊信箋上。
陳寶琛手指輕輕摩挲著最上麵那封未拆的信封,嘴角泛起一絲了然的笑意:"不出意料。前日朝會,醇親王就提及與鄭孝胥聯絡甚密,更已下詔讓他回京為皇上太後效命。"他拿起信封,指尖微微一頓,"那可是頭一遭讓漢人擔任內務府官員,足見皇太後與醇親王的重視。"
"鄭大人回得倒是快。"陳寶琛拆開信封,裡麵是一張燙金請柬和一封墨跡未乾的信箋。他先展開請柬,隻見上麵工整地寫著:"謹定於三日後某月某日)午時,於老虎廟胡同34號寒舍略備薄酌,恭請諸位同僚好友光臨,共賀喬遷之喜。——鄭孝胥頓首。"
信箋上的字跡遒勁有力,陳寶琛逐行讀來,眉頭時而舒展時而微蹙:"......此番回京為皇上太後效力,又有醇親王提攜,蒙恩任命為內務府廣儲司郎中一職......今後得與諸位同僚共事,為皇上太後效犬馬之勞......"讀到此處,陳寶琛輕笑一聲,"好一個"效犬馬之勞",老友倒是謙遜。"
他繼續往下讀,忽而目光一凝——信中隱晦提及"欲向諸位帝師探尋遜清小朝廷之契機,以及對內務府貪汙事件處理之看法,為複辟大業共謀良策"。陳寶琛指尖在"複辟"二字上輕輕一點,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果然如此。"他合上信箋,又拿起其餘幾封信。這些是毓慶宮其他五位帝師所送——除去專授滿文的伊克坦,朱益藩、梁鼎芬兩位是因皇上緣故,在革命期間特意加招入宮,賜毓慶宮行走,輔佐陸潤庠教授皇帝;其餘幾位也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翰林。
他先拆開朱益藩的信,這位帝師在信中寫道:"聞鄭大人回京任職內務府,雖與在下素未謀麵,然同朝為官,不敢不問。聞其乃大人同鄉舊友,特來信詢問:一則鄭大人對內務府諸官員態度如何?二則彼為首任漢人內務府官,與我等帝師可否為同一陣線?三則可有染指皇帝教育之意?"
“如今又與醇親王關係甚密,實在不知有何考量?”
陳寶琛微微頷首,又拆開梁鼎芬的信,內容大同小異,隻是措辭更為委婉。其餘幾封信也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對這位突然回京任職的漢人內務府官員心存疑慮。
"諸位倒是謹慎。"陳寶琛放下信箋,手指輕叩桌麵。
雖然鄭孝胥在地方任大員時兩人時有書信往來,但這兩個月來,鄭孝胥頻繁來信告知近況,陳寶琛自然知曉這位老友的動向。
先是南下上海定居,與諸多遺臣相伴,不問民國世事;而自己更是早早得了信,知道鄭孝胥要回京為皇上太後效命,卻不想竟與醇親王有所關聯。
"鄭孝胥向來才華橫溢,書法精湛,更在經濟之道上頗有建樹。"陳寶琛喃喃自語,目光落在那封請柬上,"如今看來,醇親王對內務府發難,怕是早有預謀。"
陳寶琛回想起近日北京城流傳的皇室醜聞——怎麼會在時間上如此巧合?一則是懲處貪汙過度的官員,二則便是任命鄭孝胥為內務府官員進行改革。
陳寶琛當即喚來隨從研墨,自己提筆蘸墨,在宣紙上揮毫寫道:"諸位同僚台鑒:鄭孝胥大人乃我多年故交,其為人忠正,才華出眾。今蒙醇親王提攜,回京任職內務府,實乃我朝之幸。其喬遷之喜,三日之後,務必同往慶賀。至於內務府之事,我等當同心協力,共襄義舉,協助皇上太後整頓吏治,澄清宇內。切勿多慮,一切無妨。——陳寶琛頓首。"
寫畢,陳寶琛又仔細封好信封上印鑒,對管家道:"老周,這些封信,煩請你派可靠的人,即刻送往各位帝師府上。"
管家老周接過信件,點頭應下:"老爺放心,我這就去辦。"
陳寶琛站在窗前,望著院中漸漸西沉的夕陽,思緒萬千。三日後,老虎廟胡同34號,他與這位久彆重逢的老友,以及諸位帝師,將共同麵對一個關乎遜清小朝廷命運的重要時刻。而醇親王與鄭孝胥的這步棋,顯然早已布下多時。
隻是不知究竟是福是禍,以皇室如今的地位應當平穩過渡。何必再掀波瀾?
若那袁世凱真以此次事件,強行以民國政府的名義介入皇室內部,那又當如何?
喜歡重生成為末代皇帝請大家收藏:()重生成為末代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