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戴天山之後,李白和陸遠兩人雖然沒有了訪友之心,但遊曆之心確實絲毫不少。
兩人餐風飲露,一走就是月餘。
一月來,兩人看了不少途中美景,也走了不少冤枉路。
“丹丘生,我們到錦城了。
聽聞這錦城之中,有一散花樓,遍藏先賢之作。
走,看看去,看看這些詩作能否配上先賢二字。”
這一日,李白和陸遠兜兜轉轉的終於是來到了成都之外。
看著錦城遠處的高樓,李白很是的一指道。
說完便拍馬往前而去。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這性子,狂的有點沒邊了。”
看著遠去的李白,陸遠搖了搖頭追了上去。
也就是他知道李白日後的成就,否則的話,他都得說一句李白狂妄了。
翌日,朝陽初升。
“小二,可有詩板?”
一入散花樓,李白便對樓中小二高聲道。
這一道聲音一出,瞬間引起了大家注意。
“敢問公子可是要題詩?”
聽到李白的話後,散花樓的管事連忙迎了上來。
見到李白氣宇非凡,邊上的陸遠也是一身繡金道袍,遣兩人腰間佩劍,均以金玉為飾,管事的是絲毫不敢怠慢。
“自然,快備詩板。”
李白點了點頭道。
“公子,道長,還請上樓稍候。”
管事的看了看兩人,也沒有多問什麼。
散花樓可不比黃鶴樓,雖然也時常有蜀中文人來此題詩。
但所作詩詞均是一般之作。
所以對題詩之人,散花樓沒有什麼要求,隻要寫出來的東西能看就成。
“公子,請。”
不多時,管事便領人來到了李白,陸遠兩人身旁。
同管事一起來的人可不少,有人捧著詩板,有人捧著筆墨,有人捧著硯台。
每人臉上都帶著微笑。
題詩是有規矩的,若是題詩之人有足夠名氣,或者足夠官身的話,那麼被題詩的一方,就要給題詩之人潤筆,這是一筆不小的錢。
這筆錢是被題詩的地方,借了題詩之人名,所以要給潤筆。
但是,若題詩之人沒什麼名氣,也沒什麼官身的話。
那就不是被題詩的地方給錢了,而是寫詩的人要出錢出力。
這屬於是題詩之人,借了被題詩地方的名字,你多少得給點揚名的錢,不然你這詩寫完之後,可能就會被當廁紙用了。
不過潤筆是會說出來的,而後者就不會說出來了,得看題詩之人自願,你給的多,寫的可以,那就給你展示個好位置,若是給的少,那就沒什麼展示。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文好可破,隻要寫的足夠好,沒名氣,沒官身,不給錢,也會放c位的。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小二,念一遍,裱上去。”
李白看了看散花樓外景色,略一思量之後,揮筆寫下了五句。
寫完之後,便將筆墨置於托盤之上,似乎沒有要給錢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