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詩是真的頂啊!好背,真好背。
僅僅隻是看一遍,就已經會背了,而且我感覺眼前有景色啊!”
“先前我覺得《滕王閣序》很美,語句很美,辭藻華麗,就是很難背,還有一些地方不懂。
可當我看了這《黃鶴樓》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詩詞還能這樣容易被且能出畫麵。”
“詩詞不過就是大唐的朋友圈,隻是古代沒有拍照的技術,所以他們朋友圈都是純文字,能讓你從文字中看出頂級景色,那就說明這條朋友圈發的好。
若是文字看出普通景色,那這朋友圈,就差了點意思。
那些寫的好的詩人,就相當於咱們現代的頂級攝影師,而一般的詩人,就是一般的攝影師。
再往下,那就是乾隆這種不知道他詩裡寫的什麼玩意的詩人了,這種就屬於咱們普通人。
美景在眼前,我們會說我擦!但拍出來發給彆人,彆人隻會說句什麼玩意!”
“好好好,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那敢問,那些把照片拍成地獄風的,又該是什麼樣的詩人呢?”
“這還要問?邊塞詩啊!
比如說斬樓蘭,一首詩後麵你能感覺到屍山血海。
這景色你就說地獄不地獄吧。”
“邊塞詩人:6啊!老子隻是拍個戰場,但不代表我拍的差啊!”
“這李維寫的也感覺還行吧,不過有點過於奉承了些。”
“哪裡還行了?二十八個字,後麵十四個字是借鑒的,前麵十四個字,那隻能說一般,律韻都沒有,讀起來感覺蹩口。”
..............
“嗯,子衡好詩才,當比之伯玉還是略有遜色。
我這也有一首,詩板,筆墨。”
不過這些學子也是人精,很快就想明白了,這是在有意捧崔顥啊!
鮮花的美,是需要綠葉襯托的,沒有他們這些中等詩篇,又怎能襯托出崔顥這千古之作呢?
沒有他們瓦石之作,又怎能襯托出崔顥的珠玉之作呢?
於是很快就又有人提筆寫作了起來。
一時間,詩會之上,吟唱之聲不絕。
但每做出一首,作詩之人就會歎息一句,並對崔顥所作的《黃鶴樓》稱讚一句。
崔顥對此,也是報之以酒。
夜色漸濃,江心升起漁火,詩會也落下了帷幕。
崔顥坐樓西回廊上,脫離的喧嘩。
一邊聽著晚鐘在江麵蕩開的餘韻,一邊看著夜間景色飲酒。
不多時,他便因酒醉沉沉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恍惚間,崔顥仿佛聽到了玉笛聲,玉笛之音,清冷如鶴唳九霄。
慕然驚醒,崔顥望著那粼粼的江麵,忽然想起《列仙傳》裡記載的弄玉蕭史。
或許這黃鶴樓上,仙人當真來過,隻是乘著詩句化成的黃鶴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