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左右,渡船靠邊。
陸遠三人下了船之後,便同李維分道揚鑣了。
三日之後。
黃鶴樓上。
武昌太守設下詩會。
邀請各地學子前來赴宴,同時也是前來鑒賞一番他新得到的王羲之真跡。
崔顥和陸遠也受到了邀請。
當陸遠和崔顥入內之後,不少人直接迎了上來。
崔顥雖然在朝堂上不太受歡迎,但他進士的身份是真的,他崔家的背景也是真的。
這對於一些寒門子弟來說,那也是需要攀附的對象。
“伯玉兄,元兄,快請,快請。”
李維也在這群人之中,見到兩人到來後,他從人群中擠出,迎著二人往樓上而去。
入了三樓,陸遠和崔顥見到了武昌太守。
一番寒暄之後紛紛落座。
武昌太守也展出了他所得到的王羲之真跡。
眾多學子是紛紛誇讚。
崔顥對此倒是也沒有什麼過多傲氣,他不比李白那般狂傲。
畢竟他是世家出身,該有的修養還是有的。
武昌太守作為一地太守,麵子自然是要給的,所以在細細鑒賞一番之後,也給出了極高評價。
唯有陸遠對此不是很感興趣。
他雖然是學曆史的,書法也有那麼些許涉獵,但是吧,涉獵不深,懂的也不多。
品鑒結束之後,那便是詩會了。
“我聽聞伯玉賢侄詩才無雙,不知今日詩會之上,可否題詩一首,以助酒興?”
崔顥在鑒賞王羲之真跡的時候,給了武昌太守的麵子。
武昌太守那也是投桃報李,在鑒賞環節結束之後,便立刻開口對崔顥道。
詩會這種東西,是大唐學子打響知名度的重要途徑。
另外,詩會上的第一首詩,也是大家印象最深的,隻要後麵沒有太過於驚豔的詩作出現。
那崔顥作出第一首詩,定然會流傳一段時間。
武昌太守是知道崔顥在朝堂上的事情,若是崔顥能在今日宴會上寫出一篇佳作。
再經過在場的人那麼一流傳,這對崔顥洗白是有很大益處的。
“叔父盛情相邀,小侄便獻醜了。”
崔顥對武昌太守行了一禮,而後踱步看向了窗外的江景。
此時,天色漸入黃昏。
天邊隻餘下了一道殘陽。
本就有些許渾濁黃色的江水,在這殘陽的映照之下,宛如金色。
不遠處一排銀杏樹,也被染的金黃,風吹動之間,樹葉摩擦宛如樂章。
江風吹拂,天上白雲湧動。
從黃鶴樓上眺望,隱隱能看到遠處鸚鵡州上的芳草隨風搖曳。
“啾.......”
一道鶴聲響起,遠處天空上,一對白鶴飛過。
呃.......這兩玩意還在天上拉了一坨,還拉出來了祥雲的模樣。
殘陽漸漸隱沒雲中,江麵上升起淡淡水霧。
白鶴遠去,遠處的鸚鵡洲也隱入了薄霧之中。
江水不再泛出金光,銀杏樹失去殘陽的映照。
再被風吹響樹葉的動靜,讓崔顥覺得有些嘈雜。
僅僅一刻鐘不到,方才的美景仿若夢中。
黃鶴樓中沒有人去打攪崔顥,都在靜靜的看著他。
“筆。”
景色消散之中,一股落寞之感湧入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