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突然開口喚了一聲。
邊上等到的人連忙遞上了毛筆和詩板。
可崔顥卻隻接過了毛筆。
而後直接在牆壁上開始題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接過筆後,崔顥快速的寫下了兩句。
“呃.......”
看著崔顥寫出這兩句詩詞後。
不少學子都微微皺眉。
雖然這兩句朗朗上口,但卻好像沒有什麼過於耀眼之處。
不過就是將黃鶴樓的傳說,化了兩句詩詞罷了。
這有點不符他們的期待。
當然,即便如此,這兩句也算是上佳之作了。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稍做停頓之後,崔顥又寫出了兩句。
“嘶........”
當後兩句一出,在場的學子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很清楚,自己這次詩會,應該是見證了一首千古大作的出現。
短短的四句詩詞,卻仿若畫卷一般,將黃鶴樓的傳說,美景,以及時間變化都寫了進去。
“好!好!好!賢侄此詩,可鎮樓千年!”
武昌太守連稱三聲好,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絕了,絕了,伯玉兄才華橫溢,此詩可稱千古之作。”
李維此時也連忙上前恭維道。
“就是就是,此作一出,黃鶴樓之名,當天下儘知。”
其他學子也紛紛附和道。
“獻醜了,諸位,請。”
崔顥對眾人行了一禮,放下毛筆,回到坐上道。
“伯玉兄珠玉在前,我等著瓦石之恣,怎敢獻醜。”
聽到崔顥的話,一個學子不由開口道。
“唉,既然伯玉兄開口,那小弟就試著仿寫一二。”
其他人多少有些不敢動筆,怕在崔顥麵前丟人,但是李維不同,他在長安時,和崔顥有過一段時間相處,也算是知道崔顥性子。
同時,在大家都拒絕的情況下,他出頭必定會引起太守注意,這對他來說,也不是壞事。
所以在崔顥開口之後,便對黃鶴樓的小二招了招手,接過了題板和筆墨。
李維的這番動作確實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月出江頭白鷺飛,浪花淘儘英雄淚。
借問仙人何處去?空留鶴影伴斜暉。”
不多時,在眾人的關注下,李維寫出了自己的大作。
“呃........”
看到李維寫出來的這四句。
在場的學子相互看了看,眼神中滿是失望之色。
原本他們還以為能看一場龍爭虎鬥,在崔顥寫出大作之後,還敢動筆,想來是有點東西的。
結果這東西確實有點,可實在不多啊!
而且這借鑒痕跡未免也太明顯了吧。
人家崔顥剛寫了空餘黃鶴樓,你就來一句空留鶴影?
崔顥剛說仙人乘黃鶴走了,你來一句仙人何處去?
............
喜歡國運扮演:漢使怎麼扮演?死這!請大家收藏:()國運扮演:漢使怎麼扮演?死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