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什麼不適?”
對於李白這沒頭沒腦的詢問,陸遠頗有些疑惑的看著他。
“沒什麼,沒什麼,隻是昨夜醉酒之後,似乎與你同遊雲端。”
李白揉了揉還有些不清醒的腦袋道。
“同遊雲端?看來醉的是不輕。”
陸遠笑了笑,也沒多說什麼。
往後的兩月中,李白便跟陸遠在嵩山腳下隱居了起來。
隻是李白嘛,他那性子就是好動。
開始入住的時候,那寫的詩詞極儘誇讚。
什麼三山曠幽期,四嶽聊所托,什麼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可兩個月過去之後,李白就興致缺缺了。
於是陸遠也結束了隱居生活,同李白一起出了嵩山,再次往長安而去。
兩人剛入長安,按照陸遠的意思,本應該先去終南山見一下玉真公主的。
但是,李白卻恰好遇到了一個友人。
這人名為王炎,與李白是同鄉好友。
王炎的運氣是不錯的,他科舉中第,有了進士出身。
但他的運氣又是不太好的,雖然有才華,但沒什麼背景。
科舉中第之後,王炎想要留在京中,卻無人可為他舉薦。
幾年下來,他一直在京中待選。
大唐雖然有科舉,但科舉中了那不一定就能當官。
嗯........這樣說也不對,是科舉中了之後,不一定能在京城當官。
比如王維,他是科舉中第,但他想要在京城當官,即便有背景,也還得走一走終南捷徑,要弄點關係。
還有後麵韓愈,孟郊等人,他們也是一樣的,科舉中了之後,都是要再參加後麵的遴選,才能在京中為官。
科舉不糊名,雖然對學子有些不公,但那總歸是有點希望的。
可那吏部的選官,完全就是蘿卜坑,沒關係沒背景,那除非你名滿天下,讓皇帝都知道有你的存在。
不然的話,基本不可能選上。
當然,這種設定,也僅僅是對於京官而言,你若是想要外放,那隻要科舉中第,那基本上還是能夠去當官的。
隻是這含金量差的就有點遠了,對於官員而言,一個京中九品官,遠比外地的七品縣令吃香。
就以王維來說,他在長安不過是一個太樂丞,九品的小官,可外發濟州,他就是參軍了,雖然也不高,但也是從七品了,而且還有些軍權在手。
可這對於王維來說,那就是貶職。
王炎他考上進士之後,在京中混了幾年,卻一直沒有結識到貴人,沒人推薦,選官也就沒他什麼事了,於是便萌生了回鄉為官的想法。
恰好此時李白和陸遠來到了長安。
李白得知王炎要入蜀為官之後,便要前去相送。
送出長安之後,臨彆之際,李白作出了那篇《送友人入蜀》。
前兩句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
可謂是寫出了蜀地之險,也寫出了為官之路的荊棘叢生。
但最後一句的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卻已經放下了不少昔日的狂傲。
他明知王炎此去入蜀為官,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若是按照他以往的狂傲性子,高低得來上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可現在他也學會勸人了,仕途如何,自有天定,不必太糾結。
“丹丘生,我已年至暮年,卻依舊白身,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你說我這樣的人,真能有武侯之誌嗎?”
送走王炎之後,看著遠處巍峨的蜀地山脈。
李白有些失落的看向陸遠問道。
“呃........昔日漢太祖年近五十,尚在村中鬥雞遛狗。
隨後三年亡秦,四年滅楚,開大漢四百載基業。
百裡奚七十為奴,身值五羊皮。
後輔秦穆公拓地千裡,稱霸西戎,終成“春秋五霸”肱骨之臣。
薑太公耄耋之年,渭水垂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