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項家皇室內部,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名義上的皇帝項櫻,但實權一直握在靠山王項赭手裡。
項赭之下,朝廷內有三省六部長官,外有江陵道江夏道兩大都督和鎮北大將軍霍其山等重臣。
按理來說,身為從一品大員的三省長官如尚書令、中書令、門下侍中本該是僅次於靠山王的權臣。
可惜由於五大世家爭權奪利,三省六部被五大世家折騰的烏煙瘴氣,額外增設不計其數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形成近世蔚為奇觀的“尚書侍郎多如狗、郎中員外郎滿地走”格局。
既然遍地都是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六部毫無疑問成了空架子,很難做出實質性決策。
靠山王項赭自知無力扭轉整個朝局,索性成立一個內朝,任用一批忠於項家的文臣武將,專門管理項家領地江陵道和江夏道的軍政要務。
這個內朝,核心成員就是江陵道大都督韋廷、江夏道大都督傅克儉、淄衣樓總樓主尊鉞、尚書令沐應龍、鎮北大將軍霍其山及安國長公主項黛。
江陵道大都督和江夏道大都督既是內朝要員,又掌控一道軍政大權,其權勢遠在尚書令沐應龍、鎮北大將軍霍其山和安國長公主項黛之上。
江夏道大都督傅克儉年事已高,近年時常纏綿病榻,一應政務由沐應龍代為處理,軍務則由靠山王遙領,尊鉞韋廷協理。
此次北上伐魏,靠山王原是命江陵道江夏道各自出兵兩萬多人,由兩大都督親自擔任統帥,但傅克儉臨行前又病了,靠山王項赭信不過年輕將領,為了統籌指揮,便將兩道四萬五千兵馬交由韋廷節製。
如今的大楚國,純以兵馬總數而論,韋廷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權臣,隻要坐鎮壺關的鎮北大將軍霍其山那三萬邊軍不出,江北無人可與韋廷抗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他有狂傲的資本。
然而楊謙也不是省油的燈,更有其桀驁不馴的底氣,冷冷道:“韋大都督,我知道你很厲害,可是為了陛下的安危著想,我絕不允許她和你單獨洽談,誰知你是不是收了某人的賄賂,意欲對陛下不利?”
曹子昂等人的臉色變了變,都不敢相信楊謙擁有此等膽量,敢當麵頂撞權勢滔天的江陵道大都督。
他們雖是不懼生死的悍將,但在朝廷當了幾十年的武將,平日飽受這些紫袍大臣的壓迫,心理不知不覺矮了幾等,背後或敢出言不遜,當麵卻不敢如楊謙這般囂張跋扈。
項櫻扭頭瞪著他嗔道:“楊柳,不可對韋叔叔無禮。韋叔叔跟我父王是至交好友,是看著我長大的長輩,他怎會對我不利呢?
再說他麾下握有四萬精兵猛將,倘若當真對我不利,一聲令下揮兵衝殺即可,何必鬼鬼祟祟動手呢?你放心,我會沒事的。韋叔叔,借一步說話。”
韋廷遭到楊謙的頂撞,臉上不由流露一絲難以掩飾的濃鬱殺氣。
項櫻溫柔的話語如同及時雨,澆滅了他那火山熔漿一樣噴薄的怒火,他的臉色略微緩和,側身道:“陛下,請。”
項櫻對楊謙甜甜一笑,想要打消他的顧慮。
楊謙並不信任韋廷,因為韋廷的所作所為足以證明他投靠了安國長公主,人心隔肚皮,鬼才知道他會不會痛下殺手。
不過項櫻有句話很有道理,韋廷手握四萬精兵,若要殺人滅口,確實不必親自出手暗殺。
自古以來,親手弑君的人必然背上千古罵名,司馬家已經給出了最好的榜樣。
韋廷不傻,應不至於為自己招致千古罵名。
喜歡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請大家收藏:()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