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儘管大家精神萎靡,但口齒伶俐的杜康借酒意將最近發生的大事娓娓道來。
楊謙聽完差點嚇得半死,恨不得現在就去魚躍城。
原來自他離開蒼鷺大營後,楚國局勢天翻地覆。
他不告而彆第三天,當朝侍中聞覽鏡、國舅兼兵部左侍郎陸雲景等十八位三品以上朝臣渡江北上投靠項櫻,聲稱支持項櫻討逆平叛。
荊水沿岸戰船民船最初都被鄂州副都護荀鄴調到南岸,重兵看管,十八朝臣原本無船可用。
侍中聞覽鏡是荀鄴的授業恩師,聞覽鏡派人送書信過江。
荀鄴看完信,允許南岸出動十幾艘船護送十八朝臣及其三百部將偷偷渡江。
十八朝臣抵達蒼鷺大營後,鄂州副都護荀鄴不知是幡然醒悟,還是擔憂護送十八朝臣渡江一事被安國長公主秋後算賬,突然改旗易幟,倒向項櫻,公然迎接項櫻駐蹕魚躍城。
魚躍城號稱“江北第一雄城”,扼守荊水中下遊水上商路,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既是江防要塞,也是商旅繁華的重鎮,裡麵足足盤踞著十幾萬人,城高池深,城建規模幾乎不在鄂州城之下。
擁有魚躍城等於扼住江北七州三十四府縣的咽喉,對項櫻降服江北各州府至關重要。
項櫻剛帶兵移駕魚躍城,清源那邊突然爆發內訌。
江陵道大都督府左車將軍諸葛昕、嫖姚將軍房遺恨聯手誅殺韋廷心腹愛將長史嵇少陵和韋廷之子韋波,一舉收服兩江道四萬兵馬,率所有兵馬歸附皇帝項櫻。
江北七州三十四府縣一夜之間儘歸項櫻所有。
有這四萬兵馬作為依仗,項櫻聲勢大振,在二龍奪位大戰中首次占據上風。
討逆形勢一片大好,但江陵城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傳來,項家的天塌了。
五大世家經過秋林渡慘敗後,六萬殘兵敗將淒淒惶惶南撤,比項櫻的討逆軍早七天渡過白浪灘。
他們渡江南下後,一早抵達三江口,按理該在三江口渡過大江,返回自家領地。
但項櫻在雄鷹城誓師討逆的消息傳開後,五大世家聽說項家爆發內訌,突然生出不軌之心,故意借口糧草不濟,屯兵三江口附近的魚鱗浦糧倉,要求項家借糧五十萬石。
倘若他們借糧五萬石以下,魚鱗浦守將馮藝還敢答應,畢竟大家都是楚國同袍,馮藝有先借後奏的權力。
然而借糧超過一萬石須報戶部審批,否則就是謀逆,馮藝隻得派人快馬奏報江陵城。
安國長公主項黛名字裡雖有一個黛字,卻不是粉黛的黛,而是青黑的黛,心狠手夠狠。
她性格剛烈偏執,自小就爭強好勝,對五大世家的張揚跋扈早有不滿,很想狠狠懲戒一番。
收到馮藝的奏疏後,不僅不許借出糧食,反而派人傳旨五大世家,勒令世家兵馬須在三日之內渡江南下,早早離開項家領地,否則就要派兵驅逐。
這正好掉進五大世家的陷阱,以太師黎淵為首的五大世家本意不在借糧,而是借機生事。
項黛不肯借糧,黎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口營中斷糧,士兵嘩變,突然揮兵偷襲魚鱗倉。
一夜激戰,五大世家斬首項家將士七百餘人,受降一千多人,將魚鱗倉納入囊中。
消息傳回江陵城,項黛勃然大怒,不顧敵眾我寡,竟命丈夫鄱陽侯、鎮國將軍夏侯錫統率兵馬趕赴三江口報仇雪恨。
夏侯錫雖然是個豪門紈絝駙馬,但多少懂得一些兵事。
江陵道江夏道幾萬精兵滯留江北,江陵周邊僅剩一萬精兵和兩萬仆從軍,各地守備軍是些難堪大用的老弱病殘,守城堪堪湊合,出城野戰肯定打不過五大世家的六萬精兵,不肯從命。
項黛偏執頑固,死活逼著夏侯錫出兵。
生性懦弱的夏侯錫太過懼內,扛不住項黛的威逼利誘,絞儘腦汁在江陵附近拚湊出三萬缺盔少甲的兵馬。
大軍離開江陵城堪堪五十裡,當夜遭到世家聯軍偷營,三萬兵馬一夜之間被打的潰不成軍,鄱陽侯夏侯錫淪為階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