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銅燈照亮毓慶宮偏殿時,胤礽正捏著內務府呈上的茯苓糕出神。案頭堆著三份截然不同的賬冊——內務府采買青石的價目、河道衙門呈報的耗材數量、以及太子妃私庫的支用記錄。他蘸著胭脂在宣紙上勾畫,朱砂暈染開如血色漣漪:"青石價漲三成,糯米灰漿卻短了五船…"1
窗外細雨斜織,他忽的想起昨兒請安時惠妃炫耀的新頭麵。那支點翠鳳簪用的分明是嶺南翠羽,而今年進貢清單上,該品級的翠羽隻賜了太後與皇後。
"娘娘,禦膳房送點心來了。"大宮女拂冬的聲音驚得他指尖一顫,胭脂在"糯米"二字上墜成血珠。六個描金食盒魚貫而入,最下層那屜茯苓糕邊緣微焦,正是西華門外"芳沁齋"的獨門火候。三日前·鐘粹宮偏殿
"這月例的燕窩怎麼摻了碎末?"胤礽捏起瓷盅裡的燕窩,日光透過窗欞將他的影子拉得修長。跪在地上的采辦太監汗如雨下,發梢都墜著晶亮的水珠:"回娘娘,是…是河道上運力吃緊,南邊的貨船耽擱了。"
他忽的輕笑,腕間翡翠壓襟撞出清越聲響。那是石靜嫻穿越時帶來的物件,此刻映著他眸中冷光:"耽擱到把三等官燕記成一等血燕的價?劉公公這算盤珠子,倒是比河道上的纖夫還會喊號子。"1
當夜粘竿處的密報就呈到案頭——漕運衙門的師爺半月內連納兩房美妾,聘禮用的竟是暹羅貢米才配用的紫檀木箱。
此刻·茯苓糕暗線
胤礽用銀簪挑開糕點上層的鬆子仁,十六枚果仁排成三短兩長的隊列。這是他們約定的暗號,仿的是西洋商隊用的點符4。底層糕體掰開的瞬間,夾著的素箋透出青灰色——正是河道特供的糯米灰漿紙。
"青石八百方作價紋銀兩千兩…"他念著表麵賬目,指尖撫過紙麵凹凸。蘸了明礬水的毛筆輕輕掃過,隱形的蠅頭小楷浮現如星鬥:"實購五百方,餘三百方差價入河道總督外宅。"字跡邊還畫著隻歪歪扭扭的黿,那是石靜嫻提醒他注意黿神廟料場。
窗外驚雷乍響,他迅速將素箋卷入空心的銀簪。這是上個月番邦進貢的新樣首飾,中空處正好藏三寸紙卷:"告訴芳沁齋掌櫃,明日的茯苓糕要多加二錢蜂蜜。"
拂冬接過簪子時麵露疑惑:"娘娘不是不喜甜膩?"
"陛下近日批折子勞神。"他垂眸撫過平坦的小腹,這個月信期將至的軀體正隱隱作痛,"甜食能寧心靜氣。"
次日辰時·乾清門議政
石靜嫻在朝服下挺直脊背,龍紋箭袖內藏著昨夜簪子送來的密信。寶座上的康熙正翻閱治河條陳,河道總督於成龍聲如洪鐘:"臣請增撥三十萬兩以購青石,今春桃花汛甚於往年…"
"兒臣有疑。"她跨步出列,驚得索額圖扯斷了朝珠。在眾人驚駭目光中展開河道圖紙,朱筆圈住黿神廟段:"此處在聖祖爺年間就築有石磯,何須新購八百方青石?倒是下遊楊柳渡的土堤…"
於成龍額角青筋暴起:"殿下久居深宮,怎知…"
"孤上月在文華殿翻前朝治河疏,正巧見過永樂年間黿神廟料場走水的記錄。"她將密信內容拆解成史書典故,瞥見於成龍袖口在抖,"當時燒毀的青石,怕是還沒補足吧?"3
龍案後的康熙突然笑出聲,撚著翡翠扳指望向簷角鐵馬:"保成連永樂朝的舊檔都翻出來了?"
"兒臣愚鈍,隻記得《河防通議》裡提過"固堤在查實,不在耗材"。"她伏地行禮,餘光看見索額圖在瞪那盤呈上的茯苓糕。
酉時·東暖閣
石靜嫻推開描金食盒時,杏仁酥已換成治河圖紙。夾層的糯米紙印著胤礽新破譯的密碼:"黿神廟存青石六百方,河道總督門人昨日購西郊彆院。"她蘸著茶水在案上畫圈,忽聽廊下傳來帶笑的低語:
"娘娘讓臣妾好找。"
胤礽扮的太子妃立在暮色裡,石榴裙擺沾著泥金碎屑。他袖中滑出半截清單,正是內務府剛補上的燕窩賬目:"聽說殿下今早舌戰群臣,妾身特來送…寧神湯。"
那湯盅蓋子上用蜂蜜畫著隻王八,正趴在"於"字形的參須上。石靜嫻憋笑憋得喉頭腥甜,忽見對方廣袖下露出半截小臂——那裡新刺著河防輿圖的簡筆紋樣,針腳還泛著紅。
"孤會讓粘竿處盯緊西郊彆院。"她將密信湊近燭火,看灰燼飄落在胤礽的繡鞋上,"倒是娘娘該管管後宮用度,聽說惠妃的翠羽簪…"
"本宮明日就召尚功局查賬。"胤礽截住話頭,指尖在她掌心快速劃過分毫不差的三百兩虛賬數。燭火爆了個燈花,映亮兩張心照不宣的臉。
三更·芳沁齋後廚
老掌櫃眯眼對著西洋鏡,將新到的鬆子排成兩短一長。夾層素箋寫著:"查西郊彆院地窖,內有青石二百方。"想了想又添句俚語:"蜂蜜價漲,宜儲冬。"
這是提醒石靜嫻該動戶部的儲備銀了。
喜歡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請大家收藏:()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