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再次的度過了三個月,這天正好是第一批次種下的木薯類雜糧收獲的日子。
在連綿不絕的田畝環抱之中,一道粱子村迎來了木薯類雜糧的收獲季。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驅散薄霧,田間地頭便已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村民們早早地就扛著鋤頭、背著竹簍,成群結隊地朝種植木薯的田地走去。
孩子們也跟在大人身後,一路嬉笑打鬨,為這忙碌的清晨增添了幾分童趣。
他們小小的身影在田埂間穿梭,時不時地停下腳步,好奇地觀察著腳下的土地,仿佛在尋找著什麼寶藏。
走進田間,隻見一大片綠油油的木薯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喜悅。
大人們彎下腰,雙手熟練地握住木薯的莖稈,用力一拔,一顆顆飽滿的木薯便破土而出。
陽光灑在木薯上,泛出金黃的光澤,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孩子們興奮地圍了過來,瞪大了眼睛,驚歎著木薯的個頭之大。
有的孩子還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感受著木薯粗糙的表皮。
“哇,這根木薯比我的胳膊還粗呢!”一個小男孩興奮地喊道。
“我這根更大,都快抱不住了!”旁邊的小女孩也不甘示弱地回應道。
大人們聽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他們一邊收獲著木薯,一邊分享著今年的收成和生活中的趣事。
有的村民還唱起了山歌,悠揚的歌聲在田間回蕩,為這熱鬨的場景增添了幾分韻味。
“今年的木薯長得可真好,多虧了這老天爺保佑啊。”
一位老大爺直起腰,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感慨地說道。
“是啊,有了這些木薯,咱們今年冬天就不愁吃的了。”
旁邊的一位大嬸接過話茬,臉上滿是欣慰。
在收獲的過程中,村民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有的負責挖木薯,有的負責將木薯裝進竹簍,還有的負責將裝滿木薯的竹簍運到田邊的空地上。
大家齊心協力,動作迅速而有序,不一會兒,田邊的空地上就堆滿了一座座小山似的木薯。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漸漸升高,氣溫也越來越高。
但村民們並沒有絲毫的懈怠,他們依然乾勁十足地忙碌著。
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
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收獲不僅是他們一年辛勤勞作的成果,更是他們生活的希望。
在村寨的另一邊,婦女們也沒閒著。
她們早早地就在家裡準備好了午餐,等待著田間勞作的人們回來。
廚房裡,炊煙嫋嫋,香氣四溢。
鐵鍋在爐灶上“咕嚕咕嚕”地響著,鍋裡煮著用木薯粉製作的各種美食,有香甜的木薯餅、軟糯的木薯糕、鮮美的木薯湯……這些美食不僅是村民們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他們對豐收的慶祝。
當太陽升到頭頂時,田間的勞作終於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