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突然奪過麻醉槍,動作熟練得不像第一次摸武器。她將針頭紮進自己手臂前,對明遠眨了眨眼:"爸說過,要打要罵等他來......"
針劑讓明月進入類冥想狀態。她筆下湧出的不再是顏料,而是粘稠如蜜的神經遞質溶液。這些液體在紙上自動凝結成三維地圖——南極冰蓋下埋藏的並非機械,而是一株巨大的、金屬質感的槐樹化石。
"這就是財團要找的......"王安妮的監測儀瘋狂報警,"上古文明留下的生物量子計算機!"
視頻裡,張教授突然扯掉輸液管:"當年"槐花計劃"破譯了它的喚醒條件——需要特定序列的神經電脈衝,就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像全家合唱時的腦波共振。"母親接口。她解開衣領,露出鎖骨間的陳舊疤痕,形狀與明月畫中的化石樹枝一模一樣。
財團的武裝直升機開始空投催淚瓦斯。明遠把最後半瓶槐花蜜抹在家人合照上,照片竟浮現出熒光線路圖——父親三十年前就設計好了反製方案。
"需要四重認證。"王安妮擦著被瓦斯刺激流淚的眼睛,"你們各自記憶裡的特定片段......"
母親最先開口:"1989年5月12日,我抱著剛滿月的明遠翻過醫院圍牆,去實驗室找你爸。"她的瞳孔反射著奇異藍光,"那晚的槐花特彆香。"
視頻裡的父親接上:"我在顯微鏡下看到,你睫毛上沾的花粉......"他突然改用方言,"......會發光。"
明月處於半昏迷狀態,卻準確哼出《小星星》變調版。明遠同步回憶起五歲發燒時,父親用口琴吹的正是這個旋律——音高變化對應著腦區激活順序。
當四個人的記憶碎片通過視頻會議係統拚接完成,奇跡發生了:
北京病房的監護儀發出和弦音;
倫敦安全屋的燈泡閃爍出摩斯密碼;
南極科研站的冰層監測器捕捉到規律震動——
那株金屬槐樹的根係正在蘇醒,釋放出與明遠腦電波完全一致的量子信號。
林晏突然清醒,發狂般撲向明月:"阻止他們!那裝置會重置全人類的......"
母親甩出最後的武器——保溫杯裡珍藏的故鄉井水。水滴接觸林晏額頭的植入疤痕,瞬間氣化成藍色霧靄。監測儀顯示,他的腦波正在被強行同步進共振網絡。
"這才是槐花計劃的真相。"張教授在屏幕裡舉起當年的實驗日誌,"不是控製,而是......"
"連接。"明月突然坐起,眼中流轉著數據流的金光,"讓所有被植入物分割的記憶重聚。"
三個月後,南極科考站。
明遠推著父親的輪椅站在觀測窗前。冰層下的金屬槐樹已經開出第一朵花,花瓣是由明月的神經遞質溶液培育而成的有機晶體。
"像你媽當年的綠裙子。"父親嗬出的白霧貼在玻璃上。他術後恢複的右手正握著通訊器,裡麵傳來母親的大嗓門——她正在培育艙裡教科研人員醃槐花:"......得用青白色的花苞,加鹽揉出汁再拌麵!"
明月的聲音突然插入頻道:"哥!看我發你的實時圖像!"
手機屏幕上是她剛完成的《記憶歸一》終稿——畫裡不再有斷層線,取而代之的是無數發光神經纖維,連接著地球上每個曾被植入物控製的人。最明亮的那簇光路,正指向北京老家的槐樹坐標。
父親突然從輪椅站起來,沒借助任何扶手。他指著極光絢爛的天空說:"看,像不像......"
"像您彈棉花時崩飛的棉絮。"明遠笑著接話,伸手接住從父親口袋裡飄出的槐花標本。
透明的樹脂裡,五片白色花瓣保持著三十年前的姿態。其中一片上,還留著幼年明月用蠟筆畫的歪歪扭扭的笑臉。
喜歡明遠回家請大家收藏:()明遠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