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搖頭,“府裡分管糧儲、水利、屯田的譚同知,已帶人趕去查看了解,得知此器械極難製造,一個月也做不了四五個。雖日夜可用,但耗費更換甚頻。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
“這一日來,這玻璃,這布匹,還有這器械,都是鞏縣所出,你可知是何人物在做?”
“不僅這些,如今家家戶戶都買了煤爐和煤球,也是這鞏縣所出。”
“那他豈不是日進萬金?沒有人覬覦?”
“還不少,特彆是這煤球和布匹,惹惱了城內不少的布匹商和木炭商,幾次三番去鬨事,奇怪的是,沒過幾日,這些布匹商和木炭商,竟然和這鄧記兩個店的人,好的恨不得同穿一條褲子。”
“這必定是這鄧記背後的人出了主意。”
“正是,學院裡也是這兩日才得了消息,聽聞有教授新法,也正要去參看呢。”
花期已過,綠葉正茂,已是進入四月。
周懷民正站在學堂講台,下麵坐的是各位主事及農會核心人員。
如今周記、保民營、農會,共有四五百人之多,最近農會成立過多過快,出現了不少問題。所以周懷民集合各個主事及核心成員,在學堂裡開展教育學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位主事,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做周記、做保民營、做農會的目的是什麼?”周懷民發問道。
眾人互相對視。這還能有什麼目的,不就是為了賺錢麼。但眾人又不傻,能問出這話,賺錢自然就不是目的。
“格學之要務,使萬民安居樂業,然後富民強國。”禹叔想到周懷民前日聊起的格學之道,其心必在此處。
“正是。我們周記的使命,即是讓萬民安居樂業。”周懷民頓字念道。
“人人安居樂業,是朝廷做的事,這和我們周記做生意有什麼關係?”年叔不解道。
“當然有關係。商賈之輩,人人都想貨通天下,富可敵國,以自我得利為願,求香拜佛。”周懷民放下茶碗。
“豈不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奪天下人之利,天下人共擊之。與天下人同利,天下人共與之。”周懷民朗朗之聲,在學堂回響。
“故而,如欲貨通天下,必先有利於民。我們周記賣的貨,對百民有利,則一條街巷爭相采買。若對萬民有利,則洛陽、開封、鄭州、臨清等一府之民爭相采買,若對天下之民有利,則天下人爭相采買,何愁不富?”
“商者,易也。互通交易,買低賣高。世人皆謂投機之輩,為士林所恥。但商人背井離鄉,牽騾拉馬,風餐雨宿,又要忍受鈔關盤剝,山賊土寇,才把貨販向各地。如不加價出售,誰會去做這件事呢?若沒有人來做,那麼我周家溝的窯工,如何賣出燒製的陶瓷,才能不至於做了流民?”
李升、譚向、禹廷璋等各位逃難至此的主事聽了,心有所感。
“如果流賊四竄,土寇橫行,打劫過往商旅,致使商路不通。那麼我周記就收不了貨,就不能行商販賣,眾村民就難以養家糊口。這都是近幾日發生的事。”
“如果這天下,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錢花。安居樂業,出入體麵,怎麼會有這背井離鄉的流賊和土寇。商路通行,貨通天下,我們全村百姓,天下的百姓,日子就都好過了。”
“所以,我們周記的願景就是讓天下人,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錢花。隻有如此,我們方可貨通天下。”
“貨通天下,即萬民安居樂業。《大學》有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各位,我周記之所行,讓天下萬民安居樂業,即為至善。”
窗外有人喝彩,“好!好一個讓天下萬民安居樂業!”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