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最新的局勢,楊家莊產業結構擴建會議和一連串的布告下發後,各個村民們感受到農會最近有了新變化。
首先是周家溝紡紗廠、周家溝煤業坊宣布解散。
兩廠坊的工人就感覺莫名其妙,才知原來自己要到新建的周記火藥坊做工,工錢每月還漲了五錢,隻是要求更嚴,如有私帶物料外出、泄密等行為,則趕出農會。
男女工都為原來周家溝、鐵爐堡、黃冶村、白窯村最早來做工的村民,其中以周家溝、黃冶村居多。
火藥坊為周記獨資工坊,並未在商務堂注冊。
為了避免事故發生,禍及整個周家溝,火藥廠選址後山一處山坳中,開挖五個靠山窯,安裝玻璃,窯院中放置多個水缸。
窯坊分為硝工、硫工、藥工。負責提煉硝、硫,配比火炮的藥餅。
格物堂劃分出兩個工匠為製炮組,把火藥坊運來的藥餅、白窯工具廠鑄造的彈珠、北林造紙廠的油紙,進行組合加工成一體的霰彈定裝藥包。
不僅僅是周家溝的工坊,北林木材廠、北林板車廠、白窯磚廠等部分本地村民,都被周記煉鋼廠,周記堿廠、白窯工具廠、鐵爐堡玻璃廠等核心產業招走。
被付惟賢抓到柴房的外縣村民,都被安排到北林板車廠、木材廠、建築廠等民生產業。
大峪溝王老爺王尚胤的煤鐵廠,現在開采的煤鐵,幾乎都供給了廠坊。
起初鄧老爺來求救時,王尚胤還私下向縣尊告狀,周家溝那小子竟敢搶他的飯碗,看在他怪識趣訂購了自己的煤鐵,解散了他自己的煤窯,也沒再理會。
誰知一兩個月後,周記來的采買越來越多,到了八月間,周記冶鐵廠的采買瞬間暴增。
現在王尚胤哪裡還有功夫去理會之前來采買幾千斤的小商販,隻本縣廠坊采買就供不上。
為啥供不上?因為手下沒人了!
原本附近的村民都求著來采煤、采礦,每月工錢七八錢,累的要死,腦袋彆在褲腰帶上,都搶著乾。
現在都被廠坊搶走了,也不能說搶,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村民一個個都離開了煤礦,到各大廠坊做工去了!
王尚胤把這情況反饋給商務堂,商務堂周懷祺意識到這個情況會很嚴重,煤鐵可是農會廠坊經濟鏈的根,停工了怎麼能行。
於是向各大廠坊提出要求,優先招募本村村民,那些外地村民與流民儘量到煤鐵廠做工。
同時也提醒王尚胤,手裡有錢要花出去。
首先要提高煤戶的工錢,但煤鐵不能漲價。
同時向板車廠、工具廠采買新式的工具板車,出錢讓建築廠為外來的煤戶搭建居住的工房。
王尚胤招不到工一點都不稀罕,因為就連一直在北林莊招募操練新兵的周懷慶,都還發愁募兵問題。
招募本村村民吧,各廠坊不樂意,畢竟廠坊的日常生產也很重要。
招募外地的流民吧,周懷民不樂意,要求流民必須在本地做工且有家室者方能招募入社。
他現在是左右為難,隻能仔細尋找兩者都合適的,周懷慶心道,如果多來幾個像辛有福這樣,身材魁梧,外地縣民,又有家室的該多好。
周懷慶為難,北林建築廠的廠長,王老爺的堂弟王守誠,也在犯愁。
按說他的建築廠比煤鐵廠好招人,勞作風險小,工作條件也相對來說比較好。開的工錢也不低,已和保戶堂簽訂了建設保民家園的商契,但自己這邊工人還有一百多人的缺口。
從七、八月起,隨著鞏西、鞏北、鞏南的農會鋪設,大大小小的工坊如雨後春筍一般,登記了有四五十個。楊家莊產業擴建會議之後,更像一個吞人怪獸,把整個縣的勞動力全部吞進去,而且還填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