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楊招弟在旁拉著他的胳膊,瞪道:“這孩子,怎麼說話呢?”
周懷民拽開楊招弟的胳膊,叮囑她:“讓人說真話,天塌不下來。”
安撫那男童,並對所有孩子說:“是真的,孩子們,你們是農會的未來,如果有人欺負你,讓你活不下去,一定要記得反抗。我之所以帶著你們爹娘造反,就是為了讓你們這一代有飯吃,穿暖裳,有地種,住新堂。”
一旁的負責協助管帶孩子的楊招弟、禹允貞、薑蘭清聽的瞠目結舌,這周會長做事就不按常理出牌。
孩子們聽的懵懵懂懂。
楊家莊小學月考頭名呂石頭問道:“周會長,啥是格學?咱們就在這裡講課?講啥呢?”
雖已雪後七八天,但天氣溫度一直很低,並未融化多少。
周懷民指著這大好河山,笑道:“這格學第一課,就是【認識大自然】。今天咱們隻用眼睛看。”
“什麼是大自然?”眾學童問。
“就是現在你眼睛看到的一切,和眼睛看不到的一切。”
周懷禮的女兒周昌蘭問道:“二民叔,眼睛都看不到,還怎麼認識?”
“你娘幫你補書包,用手能穿過棉線嗎?想一想。”
“要用針!”呂石頭搶答。
“對了!呂石頭的爹娘在北林建築廠要用斧頭,阿毛的爺爺在格物堂要用錘子,薑玉鳳的娘在戲班要用鑼鼓,楊子成的娘在楊家莊紡紗廠要用織機,徐顯達的爹在桂花廟機械廠要用車床。”周懷民各個點名,又指著協管先生們,“禹大夫在格物堂要用酒精,薑記實在報社要用毛筆,你們楊校長在學堂要用黑板,這些都是什麼?”
學童們聽周會長說了這麼多,卻答不上來,都在抓耳撓腮。
“是工具,這些都叫工具。”一旁的楊招弟教育道。
“工具!”學童齊聲回答。
“沒錯,借用工具觀察和認識大自然,就是格學的第一課。”周懷民像變戲法似的,從袖裡掏出一個放大鏡,在孩子們眼前晃了晃,笑道:“這個也是一個工具,可以看到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他隨手抓了一把雪,招呼呂石頭:“石頭過來,你看看雪是什麼樣子的?”
呂石頭好奇,湊近放大鏡看。
“哇!我一直以為雪是圓的,原來不是!”呂石頭驚叫起來,他回頭喊道,“你們快來看!”
“二哥,這雪原來長這樣!好漂亮!”三妹喊道。
禹允貞等三位協管也好奇,雪不是圓的?
都站在圍觀的孩子外麵,踮著腳伸著脖子看。
好不容易等孩子們都輪流看完,三人才得以窺見雪的真容。
“天啊,還真是。”
“我們保安堂就有放大鏡,平時我還真沒想過這樣去看彆的東西。”
周懷民伸出手,用放大鏡照著讓眾人看。
“周會長,你手上的指紋更深了!”
“還有小窟窿。”
周懷民收起放大鏡,笑道:“咱們看了平時看不見的大自然,你們再看一看能看見的大自然,和我說說,都看見了什麼?”
“有山!”克難英烈楊君敬的兒子楊子成答道。
“有太陽!”
“有樹!”
“有廠房!”
“有玻璃暖棚!”
各人亂七八糟的回答,臉上凍的紅撲撲。
“都對,走,咱們一起去玻璃暖棚裡麵,暖和一下,順便認識和觀察裡麵不一樣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