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找到沒?”士子傅元哲問。
張繼元跑的呼哧呼哧直喘氣,搖了搖頭:“官書局、府學刻印房、還有餘氏刻書堂我都問個遍,他們都說做不出周賊這種報紙。”
張繼元,河南府孟津縣人,府學廩生。
傅元哲聞聽驚詫,狐疑道:“你是說鞏縣山溝能做的,咱這麼大的洛陽城做不出來?這不是買山果核桃,這是做書刊刻印!”
呂維褀聽兩人來稟,敲著報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小瞧這報紙,那極善工巧的周懷民,也是剛研製出來。”
“可這報紙真乃我伊洛會宣講利器,如今咱們刻本講義,遠不如這方便。”
“既如此,不如我們伊洛會出報樣,交付他們印刷。”
兩人麵麵相覷,還可以這樣?
河南布政使司參政王胤昌還在籌集糧餉,和兵部扯皮調撥,又攤派給河南府大半,開封府、汝州、歸德府、懷慶府各有攤派。
河南知府張論邀請洛陽城內及附近士紳前來聚會,吃喝之間當即決定要招募民壯鄉勇,攤派錢糧。
附近士紳捏著鼻子,各自認捐了幾百兩,便躲在家裡再也不出門。
陛下關照福王,催逼剿周賊甚緊。
可錢糧遠遠不夠,偃師、宜陽、盧寧、嵩縣、澠池、孟津等縣,各收到府裡攤派加征,按十戶一甲攤派,每甲出糧五鬥、草兩捆,由糧長負責押運。
“事態緊急,不能先帶兵來剿,糧餉陸續征發?”
“荒唐,若是欠餉缺糧引起兵變,是砍你的頭還是砍王參政的頭?”
嵩縣沙園村,衙班快手憑牌票和甲長到各村催征。
村民哭告:“差爺,俺們真沒糧了!咱這裡一會天殺流賊來劫,一會總兵老爺來征,這村村哪還有人?”
“這是什麼!”幫閒四處亂翻,在地窖裡找出幾袋麥子。
“那是俺留的種子!不能拿走!給俺們條活路吧!”一家三口跪地叩頭戧地。
“彆怪我們,也是奉命行事,要怪就怪鞏縣周賊。”
為了不影響仕途和考評,層層追加催逼,剛過了年鬆口氣的百姓,家破人亡、坐監賣女不可勝數。
汝州知州罵道:“汝州百姓,都投周賊去了,整個汝州,還沒有鞏縣人口一半多,攤派你娘!”
密縣新任知縣王啟源已經到達密縣。
他是個好官,之前擔任孟縣知縣,善於水利,黃河水害,活民無數。
他帶著隨從,得知鞏縣反了,又繞了一大圈,從鄭州入密縣。
來到縣城,發現反賊的賊將在縣衙駐守。
問一皂吏,皂吏得知是新任知縣,哭訴:“縣尊,周賊屠儘密縣胥吏,您恐怕此來有去無回!”
王啟源不以為然:“我隻身一人,又不征發民壯剿賊,他必不會害我。”
一行穿著便服,行走在路上,路上來往不少貨夫。
“老鄉,你是為誰乾活,這是拉的什麼?”
這貨夫見他是個讀書人,恭敬道:“我是保民貨運行的貨夫,拉的是鞏縣來的陶瓷器,運到縣南各鎮的雜貨店。”
“你是否入了農會?”王啟源很關心這個。
“我現在就是農會的戶籍,農會的人!”貨夫一臉驕傲,拿出農會發的身牌讓他看。
王啟源得到了農會第一個情報,詳細查看一番,身牌上有花名,性彆,戶籍,竟有一串奇怪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