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領的第三條是“止於至善”。是讓每個人都能修習儒學,從而能達到完美的道德之境,打造一個和諧社會。
周懷民笑道:“《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是不是所有人皆可止於至善?”
張繼元得意道:“自然,人人皆可以立誌為聖賢,子曰:有教無類。”
一旁的府學生員見這兩人站在番薯田裡,又開始了新的思辯,隻覺新奇,臉上漲紅,摩拳擦掌,目光向周懷民挑釁,站在張繼元背後為其助力。
周懷民哈哈大笑,道:“既然至聖先師提倡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那是不是人格平等,是不是女人也能讀書?”
禹允貞幾人都在旁觀。
她見周懷民一人和這些錦衣玉食的洛陽青年爭論,也是暗自助力。心道民哥是生員,但平時極少見他讀書。
一旁的楊化成婆娘彆的聽不懂,但這句話能聽懂,她道:“既然聖賢這麼說,那他也是同意我們婦女可讀書的。”
張繼元聞聽,臉色一僵,一時語塞。這是每個讀書人都知道的聖賢之語。
後麵的傅元哲見張繼元語塞,怒道:“你這是詭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何詭辯?”
“《女誡》有雲:婦德不必明才絕異,隻需相夫教子。”
周懷民冷笑:“《女誡》也是孔子等諸聖之言?”
《女誡》是東漢著名才女班昭所作,也就是史學家班固的妹妹。
這本書係統地闡述了以男尊女卑為原則、以三從四德為核心的女子道德規範,成為女訓之範本。
她十四歲嫁人,丈夫早亡,自己堅守清規,並撰寫心得感召天下女子為樣。
張繼元等眾青年語塞,彆說不是聖賢寫的了,甚至《女誡》都不是男人寫的。
周懷民見幾人無語,追問:“聖人之言有教無類,如何是我詭辯?我且問你們,想實現止於至善,要怎麼做?”
有一頭戴純陽巾,傅粉簪花,穿著女人服飾的服妖青年,憤然站出,一腳踩在番薯苗上:“自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首章,誰人不知?”
周懷民把他扶到一邊,彎腰蹲下,把番薯苗扶正圍土。
看著一臉歉意的服妖青年道:“《大學》可有指明,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眾人哈哈大笑,問儒生這個問題,就像問三歲小孩誰是汝母一樣!
服妖青年搖頭晃腦,朗聲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周懷民拍了拍他的肩,一臉佩服,這讓他自己背,還真背不出來,隻知道格物致知。
他笑道:“很好,格物致知,朱熹和王陽明的學問之分,都在如何理解格物這兩字之中,我也對格物有不同的理解,並稱之為格學,且已小有成就。”
眾青年後仰驚駭,此子狂妄至極!
竟然拿自己與朱子、王陽明相提並論!
儒家四聖,孔孟朱王,難道還要再加你一個“周”!
一旁的禹允貞冷笑,一群粉麵秀士,如何知我民哥的厲害。
服妖青年打掉周懷民的手,手指怒道:“周懷民!你何德何能!可與朱王齊名!”
眾人跺腳怒罵,提衣捋袖,左右搖擺,引經據典,一時亂哄哄。
周懷民拱手笑道:“穀雨不雨,亦是格學。我今日忙,沒工夫和你們扯淡,改天帶你們見識見識,我格學之奧妙。”
在眾錦玉青年眾目睽睽之下,周懷民也不回應,隻顧拉著板車,其夫人和手下推著,在阡陌田野間遠去。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